按:2019年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100周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于2019年5月2日至4日举办了300余名中美教育专家参加的座谈会;我国学术界及教育界也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与纪念活动,研究杜威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有的期刊还开设了专栏。作为当年邀请杜威讲演的学校,谨以此文重温杜威来福州一中讲演情景,以传承杜威的教育思想对我校的深远影响。
1919年4月,杜威偕其夫人及女儿,应北京大学﹑中国公学、江苏省教育会等5个学校及教育团体的联合邀请,由日本乘船抵达上海,开始了在中国的访问和讲学活动。
1921年4月20日,杜威应福建省立第一中学(福州第一中学前身)的邀请,到我校作《自动与自治》的讲演。讲演的地点在我校的大礼堂。
杜威从4月20日至22日,在我校用了3个半天,完成《自动与自治》的讲演。这次讲演,概括起来,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自治;二、自动与自治并行;三、如何读书才能实用。每个半天讲一个方面的问题。
2007年,我校总结出育人八大支柱“国家责任、独立人格、学会学习、健体怡情、服务意识、国际视野、实践能力、自力自治”,其中“自力自治”引用自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在我校的讲演《自动与自治》,《晨报》1921年5月3、5、6日刊载。
附1:杜威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如果说皮尔士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方法,威廉·詹姆斯建立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那么,杜威则建造了实用主义的理论大厦。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约翰·杜威在学术生涯中,曾先后于美国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长期任教,并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 杜威一生推崇民主制度,强调科学和民主的互补性,民主思想是他众多著作的主题。 与此同时,他也被视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改革者之一。 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期间,他还创立了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University of Chicago Laboratory Schools)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其太太担任学校校长。
杜威的思想曾对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曾到访中国,见证了五四运动并与孙中山会面,培养了包括胡适、冯友兰、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一批国学大师和学者。 杜威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学者之一,2006年12月,美国知名杂志《大西洋月刊》将杜威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0名。
附2:《自动与自治》全文(图)
附3:讲演情景
讲演在当时的大礼堂,大礼堂就是原来的文昌宫(惜毁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该宫内正中横梁上高悬一块匾额,中书“景行维贤”四字,乃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所书。后侧正中原来神位之石基座被用来做讲台。整个文昌宫可容纳千余人的集会、讲演或文体活动。
为欢迎杜威讲演,我校在礼堂讲台上方悬挂一条布制的横幅,上书两行字,上行字体略小,写着“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欢迎”,第二行字体略大些,写着“约翰·杜威先生《自动与自治》讲演”,字体为隶书。讲台上摆着一张雕有花纹、正面刻有古“寿”字图案的桌子,后面放一张旧式靠背椅。杜威个子较高,西装革履,用英文讲演。为他做现场翻译的是王淦和,戴眼镜,穿西装,风度翩翩。杜威的讲演,对当时的国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故若无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哲学基础,难以现场翻译。为使口译者能够及时、准确地翻译,杜威当时用他自己的打字机,事先把一篇讲演的全文打出来,把副本交给他的口译者,让他研究并且想出合适的中国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