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身份: 免登录
巍巍福中凤鸣三牧教师博文开放式课程招生平台校友录校长论坛
您的位置:首页>> 校友通讯 >>新闻正文

  • 福州一中泛金融、泛科技行业校友分享会圆满举办

    来源:香港校友会 2019-05-07 17:32:13 点击:3463 赞美:52


    414日,由福州一中香港校友会主办,香港福州社团联会青委会联合主办的泛金融、泛科技行业分享会圆满举办。分享会的嘉宾是来自金融、科技行业的顶尖人才,向校友们分享各自领域的讯息和经验。

     活动伊始,福州一中香港校友会会长林然先生作了一个简短致辞,回顾校友会由筹备至成立的过程,并介绍香港福州社团联会青委会的情况。福州一中香港校友会于20173月正式注册,成立两年间专注于联络在港校友,组织各类活动,成为福一校友在港的另一个大家庭。

     上半场:泛金融领域的分享讨论

     石凡博士:对冲基金那些事

     石凡博士从事对冲基金的工作,对中国大陆、香港、美国等地的投资有多年的研究。

     

    “有什么股票可以推荐?”


    借着这个话题,石凡举出例子,探讨非洲猪瘟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影响。随着讨论一步步深入,他带领我们思考贸易战、猪瘟疫情控制等各种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他所提供的风险分析与思考深入浅出,让听众意犹未尽。

     

    人生的投资

     

    石凡博士将对投资的看法迁移到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上,提出,人生努力的目的就是“提高胜率”,才可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有限的个人能力所及之处。在这些有限的“高胜率”的领域里下重注,才不会变成被他者收割的“韭菜”,也不会轻易陷入恐慌与焦虑。

     

    遇到难题,要做吗?

     

    石凡提供了一个思考:“大的财富,来源于为数不多的几个难题;而持续的幸福感来源于解开简单题的每一个小高潮。难题要做,但不要只做难题,不要低估复利的力量,用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圆桌讨论:职业转型时他们在想些什么


    “哪一个时刻让你想要转型了?”

     产生转型的想法,可能是因为小孩的降生,可能是兴趣所致,亦可能是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林博的小孩出生后,就感到“钱都是身外之物”,要多些时间陪伴小孩。而在黄舒看来,如果所在的平面正在下沉,个人能力很强也没太大用,所以要转型跳出来。陈雅俐实习的时候,发现所在的行业比较稳定,就觉得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多试下想做的事。而对叶皓恺而言,他个人一直有往前台做的目标,想与人打交道,所以就会在转型这个过程不断校正自己的方向。

     “在真正行动的时候,是如何说服HR的呢?”

     对林博来说主要就是说服自己。瑜伽老师这个角色,虽然看起来门槛比较低,但和其他老师之间就有个竞争关系。黄舒提到了她自己的一个概念:“诚意构建”——要准备从原来的领域跳出来的时候,对新领域的知识的构建是很重要的。陈雅俐则是提供了关于面试的建议。很多人担心面试的时候,有些专业知识答不上来。但她认为,只要过了简历筛选这一关,之前的经验都可以算是通过的了。此时的面试官对求职者的好奇心更大,他更想考验求职者的性格,还有面对压力时的表现。叶皓恺觉得对行业、企业的产品以及不同事业部的职能都要更了解。求职之前,你可以从这个公司的财报了解到它的收入组成,等等。

     

    “什么时候觉得感谢之前的工作,现在依然有用得到的经验?”

    软实力方面,林博觉得当时和客户沟通的技能,现在和学生一样用得到。对身体僵硬、疼痛的学生,她也要拿出同等的耐心对待他们;而硬实力方面,叶皓恺就认为,能用到的技能少之又少。

      

    曾亮:差异化竞争

     差异化的思维

     

    曾亮先生一开始就提出,对于投资、职业和人生的思考,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差异化的东西让一个人有了一条更近的路去实现目标。他坦言,对“差异化”的思考,或许早就萌芽于在一中求学时期。他也鼓励校友多想一想——我所成为的“我”,是不是我想要的。

     

    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如何做到“断舍离”?

     


    ·        有些研究员常常给出事无巨细的报告,但真正很懂的人只需要一句话概括本质。


           不妨把9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核心之上,不要看那么多,要多想。

            

    尽力不做Low Priority的事,尽量每天只做三件最重要的事。

     

     

    郭欣:保险保障与就业前景

     

    香港保险行业的优势

    从事保险行业的郭欣先生首先向校友们介绍了香港保险的四大产品分类:分红寿险计划、危疾保障计划、医疗保障计划和其他。就从业人数来看,全港约30万人从事金融,其中约10万人投身保险行业。就行业的优势来看,相对正常的工作强度,不受玻璃天花板限制,都是许多人入行的理由。

     

    眼界和梦想都没有缺席

     

    此外,郭欣先生还提到了,保险从业人员的个人财富累积得更快,更大——在各年龄层来看,都远高于月入中位数水平。他鼓励校友,要做眼界广、有梦想的人。最后,他分享了一句箴言:“没有人一开始的梦想时做保险,但做了之后大部分梦想都会实现。”

     

    黄山:工作压力下的健康与身材管理

     为了宣泄压力而入行

     业余时间作为一位高级私人体适能教练的黄山,回忆起最初接触健身的原因就是“压力大”、“想发泄一下”。一开始打拳,觉得无法发泄自己的压力,直到接触了重训,她就真正停不下来了。

     健身对工作的正向影响

     黄山坦言,坚持锻炼让自己觉得工作上的整体表现都有所提高,精力也更充沛了。面对校友们对于时间管理的疑问,她认为,上班中午的一小时或是下班后抽出一小时做个运动,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圆桌讨论:我在纽约/伦敦/巴黎/上海/香港做金融

     在香港工作和其他城市相比,有何不同?

     谢如栋从专业知识角度,谈到在金融监管的方面,很多政策上,内地和香港都有所不同。顾恬则是谈到工作风格。她觉得比起伦敦,香港的节奏更快。在英国的时候,大家打电话总会寒暄两句,但在香港,一接电话就会直入主题。林媛提到求职上也会有一些差异。在巴黎,最核心的部门还是被法国的白人占据,外国人比较难进入利润的创造中心。从欧洲回到亚洲,对她而言,就比较容易进入核心。王青则认为纽约还是比香港更多元化一些。在美国工作,边界感比较强,工作和生活分的比较开,但也会导致职业道路比较按部就班。

     

    对于那些考虑换城市的校友,你有什么建议呢?

    顾恬提到香港的这个平台对个人的帮助很大,是一个汇集了中西视角的地方。她鼓励校友,不论下一步要去到哪一个城市,在香港的经验都会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讨论中,泛金融行业的分享到了尾声,在嘉宾与校友的互动中,有价值的思考耐人寻味,亦有成熟的人生经验给我们参考,让大家意犹未尽。


    下午是泛科技行业的分享,涉及的行业更加广泛:物理、生物科技、计算机、数字货币以及科技政策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余长源教授:智能光纤通信与传感系统

     在香港一所大学任教的余长源教授从中学时代开始,就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余教授专注于光纤相关研究,以及在通信与传感系统上的应用。

    光纤在健康相关领域的应用

     余教授介绍了实验小组的一个科研成果——利用光纤来监控呼吸和心率。但和传统传感器不同的是,受测者只要躺在智能床垫上就可以,不需要佩戴仪器。智能床垫不仅更灵敏,而且不会给受测者带来负担。这一成果被新闻、媒体、电视节目报道,未来有可能被各种医疗机构、疗养院使用,甚至走入千家万户。

      

    康思勤:大湾区科技和人才政策

     

    大湾区的科技、人才政策资源倾斜

    工作几年之后重返校园攻读博士的康思勤为大家分析了大湾区的科技政策,以及这些政策背后带给年轻人的机会。所谓“大湾区”,在他看来,主要指代的是香港、澳门、深圳、广州这四个核心城市。从经济人口、人均GDP等数据上来看,这四个城市占据大多数的资源,发展情况亦强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

     

    香港与深圳科创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在康思勤看来,深圳相较于北京,科研能力还有较大差距。但就大湾区的城市规划来看,政策明显向深圳倾斜,意在以深圳为中心吸纳人才,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香港与深圳之间的人才流动,还有诸多挑战,如税收政策、口岸的限制、两地合作关联度等。


    陈晨松:比特币和区块链未来两年的投资趋势

     

    比特币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比特币和区块链,大家可能常常听到,但又像熟悉的陌生人,好像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又好像不了解、说不清。陈晨松就由比特币的概念开始讲起,分析几年以来比特币的大涨大落及背后的原因。谈到比特币就要说到“挖矿”这个概念,即是透过计算机运算来发行。陈晨松又带我们了解了矿机的发展、其他可编程加密货币、比特币交易所的讯息。

     

    投资,看清本质的游戏

    谈到区块链投资,很多人一定很关心投资的策略。陈晨松就用一个“右侧交易”来概括,就是不需要预测价格低点与顶点,而是等到底部和顶部出现后才进行买卖操作。他笑着说:“在这场浪潮中看到了太多人性,起起伏伏之中人的贪婪暴露无遗。”选择一个规避风险的投资方法,或许就是他在浪潮之中屹立不倒的原因吧。

     林然博士:关于基因和基因检测,你所应该知道的

      从基因的概念讲开去

     谈到基因,似乎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林然博士先带着校友们回忆了一下中学生物:“人类的23对染色体就像一个图书馆,每一条染色体就是一本书,打开书,里面的每一个字母就好比DNA的四种原料——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

     

    基因测序在临床上帮助人们排除风险、找到病因

     而了解基因,有什么用处呢?林然博士解释道,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染色体的异常也会对后代产生影响。计划怀孕的夫妇可能对NIPT(非侵入性产前检测)不陌生,这种测试可以利用孕妇的血液,检测到胎儿是否有罹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另一方面,肿瘤的诊断和药物的使用也会借助到基因测序。抽取肿瘤细胞进行测序,可以更有效地选择靶向药物,帮助患者重回健康。

     

    消费级基因测序的崛起

    除了临床上的应用,林然博士还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消费级测试。这类型的基因测试更富趣味性,让大众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只需要少量唾液,消费者就可以了解自己的祖源、发色、瞳孔颜色、酒精代谢能力等等。国内外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一度掀起一股热潮。


     黄均昕: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挑战

     人工智能的在生活中的诸多角色

     人工智能,同样是近年来的大热话题。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黄均昕先向校友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史、机器学习的概念,之后引入了AI在细分领域中的应用。首先是人脸识别,我们最熟悉的可能就是iPhone的面部解锁,还有各类美颜相机的美颜功能。黄均昕解释道,看似快速简单的识别,其实需要计算机识别人脸上的68个坐标,再加以处理。人工智能的其他应用包括:商标的捕捉——让计算机可以检测到一张照片中的商标部分,还有语义分割——可以运用在自动驾驶等更加高要求的情景下。

     

    未来的挑战重重

     在广泛的应用背后,人工智能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在训练计算机识别人脸、商标、甚至周围行驶的车辆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带标记的素材——告诉计算机:这是人的五官;这个部分是奔驰的商标等等。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做标记。黄均昕开玩笑说,也许以后机器人代替了工厂里的工人,那么这些工人就可以来打标记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面临着恶意攻击的风险:比如,在图片中加入无意义的噪音,计算机就会将它识别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在黄均昕看来,这个问题目前不算太严重,是因为AI尚未涉及许多保密的、隐私的领域,不过一定是在不远的将来会面临的挑战。

    在大家的讨论中,分享会渐入尾声。不论是泛金融还是泛科技行业的嘉宾,都为校友们带来了干货满满、充满思考力的见解。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意犹未尽地与嘉宾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受益匪浅。

     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发达和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在大湾区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新的环境下,在港校友们的发展空间更加宽阔,人才的流动亦注入了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在充满机遇的大湾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年轻人层出不穷。适逢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尤受鼓舞,这些年轻人抱持着自由、平等、创造、科学的信念,正奋斗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并不代表供职机构和福州一中香港校友会。

     

关闭 【文字:2014届校友 香港校友会理事 王佳文】【发布:贺少青】 【赞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