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奎塔下思袁公(崇焕)
2015-02-28 22:31
    

友情提示】本文照片共计7张,照片拍摄日期为2015224。若网页打开后未能完全显示,请将页面多刷新几次,或在页面内任意空白处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拉开页面。

博主按1、本文背景:聚奎塔(图2)位于福建邵武和平古镇,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1990年邵武市修葺古塔时发现塔名“聚奎塔”(图3)三字为明末抗金名将、时任邵武知县的袁崇焕题写,这是至今发现袁崇焕留下唯一可信、极为珍贵的墨迹;

2、写作动机:历史上对袁崇焕评价冰火两重天,梁启超、康有为、金庸、阎崇年等人给予极高评价,如梁启超认为:“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但明末清初五大学者之一的朱舜水等人却斥责他为“卖国贼”。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就读位于和平古镇的邵武二中3年,多次与同学登聚奎塔,2000年看过金庸先生非虚构作品《袁崇焕评传》后注意到这位与邵武有关的历史人物,2012年脑海浮现一个问题:“按理一个被当时政府判通敌的罪人,题词应该会被抹掉,为何只有在邵武保留有袁崇焕的墨迹?”2013年曾重游聚奎塔,但因收集资料不全,博文暂时搁下,2015年借初中同学三十年聚会之际,得到参与古镇修复工作和古镇办公室工作的同学大力协助,补全资料,写成此文。

3、说明:本文上半部分史实由笔者收集到的材料编写而成;下半部分是笔者对袁崇焕这位古希腊式的悲剧英雄命运的任性感慨。由于是非专业人士的旅游感想之作,还请专业人士手下留情。

 

1  福建邵武和平古镇

2  位于福建邵武和平古镇的明代古塔聚奎塔

3  聚奎塔”三字由时任邵武知县袁崇焕题写

【上图是笔者拍摄的照片,下图是拓片】

   

寒假回邵武,接初中同学电话,倡议到整修一新的千年古镇和平走走,顺带回古镇上的母校邵武二中看看,我欣然应和,一番叙旧之后,看回城时间充裕,遂提议到镇郊天符山聚奎塔一游,众人愉快和之。

聚奎塔位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南部约1.5公里天符山,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由镇上大户人家黄六臣出资建造,塔身为五层六角楼阁式砖木石混合结构,同行古镇同学黄少林先生是黄六臣的第二十一代子孙(图6),众人笑其远祖有钱就是任性,现在能不能多发一些微信红包给我们。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邵武二中时期与同学多次游聚奎塔,那时古塔因多年失修,尤其“文革”期间大多数精美的石刻浮雕佛像被破坏,塔顶部分塌陷长出一棵树,夕阳下古塔的荒芜残败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但厚达1.5古塔主体结构依然稳固完整,且均为明末原体构件。年少时无所畏惧,沿着塔内没有任何护栏、宽度仅约0.3左右的塔内螺旋石阶爬到塔顶,从塔顶一券顶拱门出塔,战战兢兢爬到同样没有任何护栏、宽度仅约1左右且略向下倾斜的外层檐,紧贴塔身坐下,一行少年在一位高二学姐带领下轻轻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荒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那时,我们尚不知这座古塔与历史名人袁崇焕有什么关系。

1990年,邵武市修缮聚奎塔,发现底层门额上书聚奎塔三字,上款题天启元年秋月吉旦;下款题赐进士第知邵武县事袁崇焕立,经文物专家鉴定,塔名确系袁崇焕初任邵武知县时书题。著名满学专家阎崇年先生闻讯,曾两度专程前来考察,惊喜之中,他充分肯定:“这是至今袁崇焕留下唯一可信、极为珍贵的墨迹与文物,20世纪关于袁崇焕文物最重要的发现。”

    

4  2014年底修好的登塔之路

    

5  2014年底修复的邵武县和平分县县丞署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邵武迎来了一位新知县:袁崇焕。初到邵武,袁崇焕提笔写下一首《初至邵武》:“为政原非易,亲民慎厥初。山川今若此,风俗更何如。讼少容调鹤,身闲即读书。催科与抚字,二者我安居。”

据《邵武府志》记载,袁崇焕在年的邵武知县任上全心理政,勤勉爱民,如申纠冤狱,救民水火,府志甚至有他亲身攀沿屋墙救火的记述:素捷有力,尝出救火,著靴上墙屋,如履平地。

按理,一位知县只要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了,但袁崇焕关心社稷,有着“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远大抱负,身在邵武,却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当时明朝形势非常严峻,沈阳、辽阳、广宁等先后失陷,关外危机严重,京师震动,一片悲观。败报不断传到邵武,袁崇焕公务之暇,偃文习武,志图报国;聚会奎英——袁崇焕企盼做一番大事业,初至邵武,就联络了志同道合者。袁崇焕在邵武做的这些大事,凝固在他题写塔名的“聚奎塔”中。

聚奎二字涵义可诠释为会聚天下之文武英才。阎崇年先生认为:塔没有以报国报恩为名,而命之聚奎,充分说明袁崇焕朴素的民本思想。这是他关怀民瘼、救民水火,进而投笔从戎、图复辽疆的思想底蕴。

接下来关于袁公的历史,各类涉及明代历史的书籍均有记录,这里作简要摘录:赴京城述职时,他自告奋勇,单骑深入辽东敌后,了解形势,并自请戍卫辽东,奋力支撑辽东困局,多次击败后金。努尔哈赤自称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战无不捷,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宁远大捷中,袁崇焕以万余人力挫后金军13万人。一次决战,用炮火将努尔哈赤击伤致死。

特别一提,《明史·袁崇焕传》中载宁远之战一则信息……明日,大军进攻,载楯穴城,矢石不能退。崇焕令闽卒罗立,发西洋巨炮,伤城外军。明日,再攻,复被却,围遂解……这里的闽卒罗立乃是邵武籍军士,后招至袁公帐中追随左右,宁远之役也成就其忠勇,得以垂于青史。

袁崇焕不给自己留后路:上前线时,他不仅豪迈地写下策仗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的诗句,抒发自己气贯长虹的胸怀,更是把妻子和80岁的老母亲都带上前线,一起镇守边城,表示对于国家和民族义无反顾的耿耿忠心。

可是这样一位对于国家和民族义无反顾、耿耿忠心的血性男儿,居然被凌迟处死于西市,这样的千古奇冤,让人悲愤泣叹!

袁崇焕的悲剧由皇太极、范文程、崇桢帝、温体仁等一干人执导,这更像一场考试:

出题人:皇太极、范文程等

答题人:崇桢皇帝、温体仁等

试题:袁崇焕忠乎?

试题难度:本题考查的内容涉及面广,对考生综合判断能力要求较高,属于中等难度题

重点考查:崇桢的智力并胸襟

皇太极是高明的,谋士范文程是高明的,但崇桢的综合水准确实不堪于应对这种费智费力的考题,他战战兢兢地经营着这个飘摇不定的社稷,倚重庭臣却又猜疑满腹,历崇桢朝更迭朝臣无算,他实在是一个尽心努力希图崛起的失败者,有着这样的主子,袁公的悲剧无法避免。最终崇桢并那位只会结党营私、玩弄权术的温体仁等诸大臣所定“擅主和议”与“专戮大帅(毛文龙)”二罪终使袁公含冤而去: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

 

袁崇焕做了一任知县,邵武方志对他的评价是:分文不取。袁崇焕在辽东时父亲老家过世,他连回家处理丧事的路费都没有!袁崇焕被处死后,抄家的报告是家无余资”——真正的两袖清风。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几百年来有关袁崇焕的事迹、评论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史学家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史记载十分混乱,即使是与其耳目相关的人,其恩怨纠葛也尤其复杂,这些争议的集中点就是袁崇焕是否背叛明朝政府,崇桢定罪的“擅主和议”与“专戮大帅”核心也就是袁崇焕是不是卖国贼。

   

6  2015年与初中同学同游聚奎塔

【上图前排右二黄少林先生是聚奎塔出资建造者黄少臣第二十一代子孙。上图还能看到“文革”期间被破坏的石刻浮雕佛,据黄少林先生说,经努力,石像还是难以复原明代模样。】

邵武是袁崇焕事业的起点,不妨从他在邵武的作为看看这个问题:为政邵武三年他两袖清风,关怀民瘼、救民水火等功绩得到邵武人民的充分肯定,为和平宝塔题名“聚奎塔”更饱含他忧国忧民,进而投笔从戎、图复辽疆的远大抱负。或许他的部分行事方式值得商榷,但其对帝国的忠心日月可鉴,对这样一个清正廉洁、忠心耿耿、敢为天下先的帝国官员,作为帝国主要领导者的崇祯不仅不能察觉,且还要用酷刑将其杀戮,这样的帝王,上天都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袁崇焕的悲剧有没有自身的问题?当然有,比如在崇祯殷殷期待下激动之余夸下海口说五年收复辽东等等,但哪一个人又能十全十美呢?与其建立的功勋相比,袁公的这些缺陷并不值得夸大,就像所有成功人士拉屎表情也都一样难看,所以没有必要将它作为形象片一样。功到雄奇即罪名,功高而得以善其身者在历朝历代总是少之又少,所以一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通鉴甚至就是奉劝人做“圆通大师”的通鉴,要小心啦,要注意啦,因而缩手缩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这不是那个血性男儿袁崇焕的选择!金庸先生说: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那些过分单方面从袁崇焕性格缺陷分析其悲剧的“通鉴”其实是叫人如何做龟儿子或孙子的“通鉴”。

那位通读过《明史》的“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作者)认为袁崇焕即使放到明末来看都不算一等甚至二等人物,更何况是中国历史?窃以为“当年明月”此言差矣!论历史影响与功勋,袁崇焕或许够不上一等人物,可评价一个人为什么非得只从建功立业来评价呢?何况“抵抗满人入主中原”随时代的发展渐渐失去光彩,但英雄气概却超越历史与政治——以更具普世价值的公民人格力量来看,袁崇焕有着执着的高尚理想,及为追求理想矢志不渝刚烈的狠劲,与那些明哲保身、嘲笑理想与志气、追求权利与金钱的人相比,具有如此阳刚之美的血性男儿不要说明末没有,就是放到整个中国历史来看也屈指可数,他完全够分量媲美嵇康——那可是物种与文明进化出来的极品,中国历史一等人物起码有十几个以上,但嵇康只有一个!

对于施于袁公的刑我在相关资料中见到了描述:磔,又名凌迟、剐刑。简要描述是施刑者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数百至数千块,用小刀逐块割下来。第一次见到凌迟的详细文字描述是在大学图书馆清廷对石达开的施刑,看后几天不敢吃肉;后来不小心在网上遮遮掩掩看了清末一位凌迟受刑者整个过程的照片,那场面可谓灭绝人性,到现在我连杀鸡都不敢再看,酷刑各国都有,但未有甚于凌迟者,这样的酷刑让“文明古国”蒙羞。

史载袁公受刑时,在扑天盖地的袁崇焕通敌舆论攻势下,纷纷涌动的京师百姓须发怒张、吡牙裂齿地疯抢着袁公心、肝、脾、肺、骨、肉、血,并毫无色变地和着白酒吞噬时,我不知道他们是清醒着还是混沌着,或者是混沌的清醒,一个吃人的世界啊,痛哉袁公!

在去聚奎塔的路上,我问同行的同学一个问题:“按理一个被当时政府判通敌的罪人,题词应该会被抹掉,为何只有在邵武保留有袁崇焕的墨迹?”大家说是山高皇帝远,其实我心里有一个答案:当京城不明真相的百姓在生啮袁公躯体时,邵武明白真相的人民勇敢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修葺的聚奎塔没有三十年前的厚重与苍凉,钻入内塔仔细查看发现主体结构仍然是明末的构件。同行的同学爬到顶层时不敢出塔,我冒险走出到宝塔外檐,像三十年前一样,小心翼翼紧贴塔壁爬着绕塔一周,最后向北眺望(图7,四百年前袁公临刑前的那首口占仍响彻于当空,如雷鸣,如霹雳: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壮哉袁公!

7  袁公不朽

分类:乡关何处 | 阅读(2307) | 评论(0)
游福建最美古镇之一的邵武和平古镇
2013-02-18 18:39
    

今年(2013年)寒假回老家邵武过年,顺道去距邵武城区约40公里的和平古镇走走。

和平虽为闽北边陲的山区小镇,却有着千余年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邵武历史上的第一古镇。古镇保存了全国少见的完整古街区,明代的城墙,近300栋明清古宅,600长的青石板街贯穿古镇南北。

1  追忆似水流年

[游览古镇印象最深刻的镜头,可惜没有长焦镜头从远处拍摄,近距离拍完这一张,惊动老人,老人退回屋内,没给我第二次机会。]

2  创建于五代后唐的和平书院

[和平书院为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872953)弃官归隐时创,是闽北历史上最早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杨时都曾到书院讲学,据说“和平书院四字就是朱熹题写的。自黄峭创办和平书院后,宗族办学成为传统,千余年来始终教育发达,文风炽盛,英才不断,名人辈出,宋至清从和平镇共出进士137名。]

3  和平古镇东谯楼

[明万历十六年(1588)和平建城堡,东西南北四个主城门上建谯楼。城堡系民间自发集资建造,墙体就地取材以河卵石砌筑,极富个性和特色。现在还保存有东、北、西三座城门和东谯楼、北谯楼,城堡内的古镇区形成一个城堡式的大村镇。]

4  女儿同游

5  友人儿子与女儿在古镇青石板古街

6  古老的石巷道

[古镇区连接南北城门的一条长600余米的青石板古街为古镇主街,形成于唐天成初(926),街两面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络状的古建卵石巷道,形成一套完整的原汁原味的古街巷。]

7  古镇悠闲的居民

8  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种粮?

9  烤“火笼”的老人

[估计现在很少有人见过这种俗称“火笼”的古老的取暖器,和平古镇有许多古老的、仍在使用的生活或生产用的器械或器皿。]

10  女儿与侄儿

11  女儿与侄儿

12  女儿

和平古镇不仅有古城堡及谯楼,有袁崇焕题额的“聚奎塔”,有创建于五代的和平书院,还有县丞署旧市三宫旧市义仓谢氏庄仓和中乾庙、下城庙、光源寺以及廖氏、黄氏、丁氏、赵氏、上官氏等家族祠堂,更有近300幢的明清民居,其中廖氏、黄氏、李氏的三座大夫第及陈氏贡元宅等都堪称古民居瑰宝。

13  黄氏大夫第

[黄氏大夫第位于镇区北门,清嘉庆间建筑,为嘉庆十七年(1812年)奉直大夫、直隶州五品知州黄映璧宅第。占地面积共2000余平方米,分三座合院,均临大街。其仪门为砖石构四柱三间牌坊式八字门楼,砖雕丰富精美,富丽堂皇,有简洁疏朗的龙凤花草图案,有内涵深刻的谐音寓意画面。作为清嘉庆间的民居建筑,其建筑本身即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14  袁崇焕题额的“聚奎塔”

        [“聚奎塔”位于古镇区东南1.5公里的天符山(和平水口山),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系黄峭后裔黄六臣父子首倡并捐资和主持修建,历时20余年,于崇祯间告竣。聚奎塔平面呈六角形,五层,通高约20,砖木石混构。底层门额阴刻行楷系明末军事家、抗清民族英雄袁崇焕书题:天启元年秋月吉旦 聚奎塔  赐进士第知邵武县事袁崇焕立。近4个世纪来,聚奎塔饱经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1989年被列为邵武市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冬修缮。]

15  大部分普通民居仍在使用

16  古老的墙体

17  黄氏宗祠

[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公元872)。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吴氏、郑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他已年高8秩,便均分所积资财给儿子。除留下三妻的各自长子,遣余子散居各地,并授家谱一帙,作为日后相认的凭证,黄氏后裔繁衍,现散居闽、赣、粤、台诸省及海外。]

18  古镇美食之和平豆腐

[和平豆腐不加石膏或卤水,纯靠手工搅拌而成,味道不是一般的好,是古镇最有名的美食之一。其它美食像和平鲤鱼、和平猪肉、和平冬笋、和平土鸡土鸭等也美味的不得了,那种原声态的甜香,我在福州从来没吃到过。]

旅游小贴士】

1交通:和平古镇距邵武约40公里,从邵武到和平约半小时车程,从武夷山到邵武车程1小时。自驾游客,可从福州上福银高速,在泰宁附近转浦建高速,在和平出口下,即能看到和平古镇,里程约300公里(距离福州)

2、古镇最大魅力:千年书院和平书院与和平美食(本人看法)。

和平古镇与徽州古镇如西递等较为相似,都是江南山区古镇,和平古镇历史可能更久远些。但由于没有像徽商那样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平古镇建筑成就明显低于徽州一些古镇,不少游客第一次到和平古镇可能会有所失望,特别是没有导游介绍背景的话更失望。记得去年暑假张气老师向我咨询并去过和平古镇,从她回来表情看有些失望。

邵武市政府十几年前就提出开发和平古镇,但定位及措施都不明确,几年前甚至将600长的青石板街有几百年历史的鹅卵石铲除,铺上水泥,真是脑袋进水!直至去年才铲除水泥,重新铺上鹅卵石,但再也不是有历史底蕴的鹅卵石,所幸的是路正中的大青石板没被撬除。

和平古镇最值得挖掘的旅游资源是全球黄氏千年老祖黄峭及他办的千年书院和平书院,以及您吃了一次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和平美食!

五年前(2008年)我去过一次和平,对和平猪肉念念不忘,这次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吃!上个世纪和平村民养猪方式不是圈养在家,而是放养在大街上,满大街都是猪和猪粪(当然为发展旅游现在已经禁止放养),猪得到自由及运动,精神状态极好,长得肉特别香!自由诚可贵,就是猪也知道这个道理!

3、门票:0元。

但请导游需要一定费用,不贵,建议第一次去一定要请导游,或请我。

4、周边旅游资源:天成奇峡及中国兰花第一谷(距和平古镇约1520公里左右)。较远距和平古镇约40公里有泰宁大金湖景区,约130公里有武夷山景区。

 

19  邵武天成奇峡

20  中国兰花第一谷

分类:乡关何处 | 阅读(1973) | 评论(2)
总:2条  1/1页 1-2 每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