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会议旧址的一些感想
2013-12-19 23:24
    

李按:今年的12月26日是旷世伟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向那一代伟大的理想主义者表达我最真诚的崇敬和怀念。

 

日记摘选30日下午,参观遵义会议旧址,博古旧居,总政治部旧址。总政治部旧址里有一座大树掩映中的教堂,窗户玻璃是彩色的。蓝天白云下的教堂真美。

2日上午,参观王若飞故居。故居很大。导游说,王若飞实际上是地主家庭出身。

 

革命史上,遵义会议赫赫有名,因为它确立了毛泽东的实际领导地位。从此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我却在想,如果他们失败了呢?是不是他们所做的就没有意义了呢?我想起2008年参观雨花台时,烈士们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怎样刺痛了我的心。他们本可以恋爱,饮酒,赋诗,过一种放浪形骸的生活——用“公知”们的话说,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走上革命这条路?我想,是对天下人的大爱。他们心存美好的想像,微笑着面对着屠刀。他们在革命胜利之前都死了,但他们的精神留了下来,永远震撼和感动着后来者。

 

时下,解构历史尤其是革命史,解构历史人物尤其是革命家,已渐成时尚,不调侃反讽几句似乎就显得不够幽默,不够后现代。我却对这群衣衫褴褛的革命者始终保持尊敬。他们中的很多人,比如王若飞,出身于豪门大族,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投身于一场前途未卜的革命?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信仰。这种信仰支撑着他们,这支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队伍走了两万五千里,走到了延安。后来又走过了西柏坡,走进了北京。

 

站在遵义会议旧址里,凝视着墙上的老照片:一群衣衫褴褛的军人,器宇轩昂地屹立在天地间,着实让人感动。今天思想多元化,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一种精气神,很多人找不到生命的坐标,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这是网络时代,一切严肃的东西都被调侃,被戏仿,被解构,最终被消解掉,剩下的只有人的本能和欲望。这时坚持严肃意味着有被嘲弄的危险,但我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还是需要拥有一些沉重然而有价值的东西,把它们作为生命的舵,才不会迷失方向。那些轻飘飘的东西会让我们如断线的风筝一样,不知飘向何方。那些曾激励过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的词语:真理、信仰、正义、诗歌、热诚……应该继续给我们带来力量并引导我们前行,就像昆德拉说的,“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在王若飞纪念馆里,我读到了王若飞写给妻子李培之的诀别信,写道:“培之,别了,我们在红旗下聚齐,又在红旗下分手。战士们虽然在红旗下倒下,但革命的红旗却永远不倒,它随着战士的血迹飘扬四方!这就是我们的胜利,请你伸出双手,来迎接我们的胜利吧。”这封信让我感动。在这个颓废、萎靡的时代,我们需要这种一种精气神。

 

                                              摘选自旧文在贵州的四段感想》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1413) | 评论(0)
2013年陕甘青之行(2)
2013-09-09 19:11
    

 

华山落日

华山日出

华山石阶

西安鼓楼

小雁塔下,满地的槐花的落蕊

西安博物馆,宝相庄严

西安博物馆,唐代美女,全是丰满型的。

青海湖边,灿烂的油菜花田

兰州,黄河边的大水车

鸣沙山下的驼队

月牙泉边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1484) | 评论(2)
2013年陕甘青之行(1)
2013-08-22 01:44
    

 

我的坐骑

出发时

雨中的油菜花

帐篷中的午饭

天水相接

青海湖边歇息时

 

路边的白塔

夕阳西下

蜿蜒前行的路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1510) | 评论(1)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苹果
2013-03-23 16:50
    
买了几个苹果,正要吃,突然注意到了图案,谁见过这样的苹果?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1474) | 评论(1)
我的春运记忆之二
2013-02-20 16:55
    

我的春运记忆之二

每次回家我优先选择火车,原因很简单:便宜、舒适、安全。

 

飞机快,但也贵,来回一趟一个月工资没了。火车票价格约为机票的三分之一,是三种交通工具里最便宜的。对老家在乡村的我来说,飞机也并不方便。要先从学校坐公交到阿波罗酒店,转乘大巴去机场。到机场后还得托运行李,过安检,候机。抵达济南遥墙机场后,等行李,乘坐机场大巴去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再转乘长途汽车去县城,然后从县城坐车回家。麻烦死了。上车下车上车下车,得倒腾六七趟,当时我恨不得把行李都扔了。买的是八折票,经停南京,停一小时。这样算下来,全程总共也要11个小时。坐火车就不一样了,坐公交车去火车站,上车,在车上睡大觉,出站之后,打辆黑车,可以跟人拼车,每人50元,一个小时后就到了镇上。再坐上我哥的摩托车,或者打辆黑面包,20分钟后就到家了。

 

再说汽车,有一年回家没买到火车票,坐的是汽车,上铺,晃晃悠悠,一路上难受死了。汽车的铺位极窄极短,睡得很难受。空间狭小,而且晃得厉害,除了半躺着迷糊之外,无事可为。不像在火车上,可以读书,闲聊,吃零食,看风景等等。回程我提前购票,买到了下铺。等我上车后,发现我的铺位上有个孕妇。旁边一个大哥说他媳妇怀孕了,坐上铺不安全,想跟我换。只好答应了。又是上铺,又是晃晃悠悠。

 

等到了饭点,在路边一家饭馆吃饭。要了一份套餐,20元,一看,哎呀,天呢,里面只有一块肉,几片带着虫眼的白菜,还有一勺发黄的米饭。那块肉倒挺大的,咬了几下,没咬动,就没吃,米饭吃了几口,白菜吃光了。火车上的饭菜也是质次价高,但比起这种饭馆,算是美味可口了。这个饭馆一个牌子上写着“泡方便面5元“,我觉得好便宜啊。一问才知道,此处的“泡”为动词,泡面自备,加热水5元。碗面20元,热水免费。够狠的。

 

大巴严重超载,过道里全是人,后排上铺还搭了几个架子,也挤了几个人,晃晃悠悠的,我真怕他们掉下来。媒体天天报道治理超载成效显著,可是事实上呢,满拧。等到了福建境内一个服务区,一辆小巴士过来,把超载的乘客都拉走了。到了一个地方,上来几个交警,看了看,没有超载,很好,满意地下去了。我很纳闷,到底交警是真不知道,还是做做样子呢。

 

再说安全问题。每天公路上死的人比火车这六十年来死的人加起来都多。长途汽车的安全性尤其差。动车事故的前一天,即2011722日,在京港澳高速河南信阳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死亡41人,比动车事故要多,但悄无声息,没有引起任何关注。因为大家早己见怪不怪了。而动车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成为中国媒体的头条,甚至是世界媒体的头条,这恰恰说明中国铁路的安全性非常高。动车事故发生后,很多矫情的人说,以后不敢坐动车了,还是自己开车吧。我想起《茶馆》里一段台词:唐铁嘴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儿”了。

 

再说价格问题,节假日汽车会猛涨价。福州到济南长途车平时380元,春运就变成了560元。而火车票已经18年没有涨价了。不管那群脑残公知和造谣媒体人怎么污蔑抹黑铁路部门,我都不骂。即使要骂,也是骂那些贪腐的铁道部领导。因为我知道一旦采取那些经济学家和公知的建议,铁路私有化,票价必然是成倍地翻。

 

有一年,在火车上偶遇一对在铁路部门工作的夫妇,聊了一路,我才知道铁路部门基层职工工资之低,工作之辛苦,压力之大出乎人意料。再有就是,客运铁路部门一直是赔钱的,而货运收益很好。如果是为了利益最大化,铁路部门完全可以把一些客运线路停了,但他们没有,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仅仅要盈利,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广大铁路职工为中国的交通事业确实做出了极大贡献,而收入菲薄。我要向他们表示我诚挚的敬意。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1693) | 评论(0)
生活读书杂记(56)
2013-01-24 23:27
    

晴。读张伟的《另一个北京》,普通人眼里,北京纸醉金迷、富丽堂皇,而这背后一些边缘人的生活却无人关注。他们卑微、不起眼,但他们存在着。

下午610分的车,车载电视放的还是往年春晚,到福州10点半左右。博仕后下车,微雨。相比政和,很暖和,路上行人不多。

 

阴。睡到九点多。去城里,车上遇到杨老师,聊了一会。在城里兜了一圈,回来的路上在新华都买了些鸡腿之类的,走到闽江边一边吃一边望江观山。一骑车大叔经过,搭话,聊了三个多小时。大叔很健谈,我洗耳恭听,很长见识。大叔当年曾偷渡去英国待了九年多。先去爱尔兰,14万,从爱尔兰去北爱尔兰,6万,共花了20万。他讲述了偷渡的过程,在英国的日常生活,英国的物价,对英国人的看法,等等。孔庆东说,要了解社会,不能只听学者们高谈阔论,要到胡同里跟三教九流闲谈,他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

晚上跟屠去东北家常菜吃饭,回来喝茶聊天。睡前读《国文国史三十年②》数十页。一夜大风,门窗“况况—况况”响。

 

 

雨。晨寒,降温了。一地积水,昨夜有雨。

透过飞机的窗户,可以看到美丽的云朵,起伏的山峦。很快到达贵阳龙洞堡机场。乘大巴去遵义。午饭咸。下午去遵义会议旧址,博古旧居,总政治部旧址,了解革命史。总政治部旧址里有一座大树掩映中的教堂,窗户玻璃是彩色的。

 

晴。上午先参观陡坡塘瀑布,后去天星桥。午饭辣咸可口。下午去黄果树瀑布,瀑布壮观,移步换景,处处皆景。溪水蓝绿色。穿行水帘洞,上面滴水,外面大水轰鸣。站在水帘洞边,可以看到瀑布边的彩虹。晚饭不太好吃。

 

睡前重读《苏东坡传》。秦观写朝云曰:“美如春园,目似晨曦。”我一整晚都在想像朝云的样子。 

 

阴,晚上有小雨。上午参观王若飞故居。下午先参观天龙屯堡,后乘船游览红枫湖,侗寨,天色阴暗,景色不佳。晚上住贵阳,晚饭后冒雨去贵州师大遛达了一圈。

 

阴冷,有风。早餐后赶往机场。飞机晚点两个多小时。快到福州时飞机颠簸得很厉害。下飞机后搭接张副的顺风车。打电话请邱帮忙把要带的东西放在了校门口传达室。到校后拿起东西搭孟的车赶到汽车北站,还好没迟到。晚上九点多到达政和。寒风刺骨。

 

多云,冷。冻得瑟瑟发抖。想念北方火炉或暖气的温暖。.课上讲了《苏东坡传》中的精彩片段,从他临终前讲起,慢慢回溯他的一生。读完《我读②》。

 

阴,冷,晚上有雨。继续瑟瑟发抖中。南方的冬天很难熬啊。傍晚观影片《白鹿原》。小说波澜壮阔,对历史的叙述很真实,对乡土社会的了解很细微,对人性的描摹很深刻。电影除了麦地的画面(让人想起海子诗中的麦地)外,无甚可观。可名曰《田小娥和三个男人不得不说的故事》或《田小娥缤纷的情欲》。

 

晚上去买被子。做读书札记。《我读②》,介绍了52种书,我只读过4种。

阿马蒂亚·森指出,与过去一样,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冲突与暴力都受这种单一身份的幻象影响。显然,越来越多的人们根据宗教立场(或者“文化”或“文明”)来划分世界,而忽略人们看待自身的其他方式——诸如阶级、性别、职业、语言、文学、科学、音乐、道德或政治立场,并且否定了现实选择的可能性。(第115页)

当一切都被精密地纳入组织系统并被控制得非常完好时,我们的生活相对来说是安定的,寿命也相应延长了。我们开始倾向于把死亡看成是一个可以预期的自然结果,因为死亡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常见,它就遭到排斥和压抑,成为一种禁忌。(第153页)

吴飞认为,中国农村的自杀现象往往是因为受了委屈,而委屈和冤枉是不一样的:冤枉属于公共领域,比如被官府冤枉或者在法庭上没有得到公正的判决;委屈则常常是自己在家庭中所依赖或预期的某种关系没有得到实现和满足。(第179页)

为什么设计师喜欢黑色?建筑师哈尼的回答是:为了在空间中消失。(第216页)

哪怕是一个普通的佛教徒,只要他有扶危济困、救苦救世的菩萨心肠,就可以称之为菩萨。(第238页)

为什么佛教在南北朝时兴盛?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佛教既不是汉人的也不是胡人的,它的理论具有普世性,讲究众生平等,并不在意华夷之别,所以很容易就跨越了种族和文化的界限,为中原各地所广泛接受,并且到了魏晋时期全面兴盛。(第248页)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如果发生在十年前,我会义愤填膺。现在,对这份堕落至极的报纸,我很难生出丝毫同情心。找出1999年的献词重温,依然被打动。

 

阴冷,有微雨。又是瑟瑟发抖的一天。如果南方也有暖气,按每平米25元,人均住房30平米,共7亿人计算,可以拉动内需5000多亿,好大的一块市场啊。只是现在中国的能源主要依靠进口,缺口很大。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用在集中供暖上,可能性不大,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只能是分散取暖。.

 

傍晚写贵州行记约两千字。晚上做《国文国史三十年②》札记时,发现没什么要记的,新意寥寥,唯一的收获是了解了很多未读过的小说和戏剧的情节,如《玉梨魂》《获虎之夜》等等。

 

阴,又是瑟瑟发抖的一天。下午读《〈南方周末〉特稿手册》数篇。晚上重读《苏东坡传》数章。

 

布雷德伯里问阿西莫夫:“你知道,‘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来了’,这句话海明威会怎么写?”“不知道。”阿西莫夫从未看过海明威的作品,“他会怎么写呢?”“他会写:‘第二天早晨太阳升起来了’。”阿西莫夫马上划掉了自己写的“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字样。他说,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文学课。(按: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异曲同工,要铭记在心。)

 

 

阴,冷。课上讲了《苏东坡传》中关于王安石的两章。下午晚上大体读完《〈南方周末〉特稿手册》。李海鹏的《灾后北川残酷的一面》,南香红的《盲艺人的乐与路》,沈颖的《艾滋遗孤,跟我回家》很值得一读。其它的一般。曹筠武的《系统》拿出15页讲一款网游,故作深沉,够没劲的。还有柴会群(注:此人后来善于造谣)的《鬼妻》流于猎奇。

 

 

当一份报纸眼睛紧盯美利坚,普世价值不离口,根本无视人民疾苦时,这份报纸其实没有多少存在价值了。没错,我说的是现在的《南方周末》。现在的《南方周末》跟十年前真不可同日而语了,跟五年前、三年前也没法比了。

 

 

阴,冷。白天停电,晚上七点始来。下午读完《竹林七贤》,然后睡到天黑。晚上去买东西。街上的店铺大部分都没开。走在路上,觉得光影的感觉不对,一抬头,发现路灯都换成花瓣样式的。

 

晚上读本周《冰点周刊》。重读《竹林七贤》并做札记。最有新意的是第一章《七贤之谜》。其它十三章的内容此前我大体知道,这本书只是增加了很多细节而已。附录的原始资料很有价值。

根据史料记载,在七贤被定名之前,阮籍等人的交游常常被称作“竹林之游”。这个说法大概在西晋就已出现,远比“竹林七贤”的称谓要早。常参加竹林之游的还有吕安、袁准,此外还有嵇喜、阮侃、阮仲等人。

为什么叫“竹林七贤”?陈寅恪先生认为,跟《论语·宪问》一段话有关:“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竹林七贤的命名,可能是后人为了比附经典和圣人孔子的一个说法。

“竹林七贤”的说法出现在东晋初年。先后经过了孙盛(《魏氏春秋》)、戴逵(他的《竹林七贤论》,首次标举“竹林七贤”,并把七人放在一起加以论述,这是竹林七贤命名的标志。)、袁宏(《名士论》)、刘义庆(《世说新语》)四人的加工。竹林七贤是从竹林之游生发开来并逐渐定型的一个名称,其中经历了漫长的传播过程。

陈寅恪先生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里提出,“竹林七贤”的“竹林”二字,未必是现实中的自然地理概念,而是从佛经翻译中拿来的一个名词。王舍城长者迦兰陀宠信佛法,为表虔敬之意,他捐出了自己的一片竹园,并在竹园内建造精舍,供佛陀及其弟子居住。刘强补充了三条理由:一、在竹林七贤以及同时代文人的诗文中,几乎找不到“竹林”的影子,甚至连“竹”的意象都极为少见。二、出土的南朝墓室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作为七贤背景的植物中,有银杏、松树、槐树、垂柳等,偏偏没有竹子。三、东晋名士孙绰写有《道贤论》,把两晋时的七位名僧和竹林七贤进行类比,比如以于法兰比阮籍、帛远比嵇康,这说明,东晋时的确存在着把竹林七贤和佛教人物“嫁接”的事例。

       一处细节:泣歧路的是杨朱,鲁迅在《两地书》里误写为墨翟。

 

王志安说:为什么在蔬菜的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上,农民赚的相对最少。最主要的原因,越靠近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价格越倾向城市定价,越靠近乡村,劳动力越倾向本地定价。因此,劳动力流动越自由,制度壁垒越小,劳动力的区域定价差就会越小。反之,就会越大。如果流动完全自由,菜价必定大涨,道理就在这儿。

王志安说:要是支持迁徙自由,给农民工市民待遇,就请坦然接受菜价的合理回归。这是不可逆的。过去的低菜价,是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为基础,是以将农民禁锢在土地上为代价,是以城市对农民的歧视为土壤。如果这些全打破,菜价至少上涨一倍。但如果你不支持菜价上涨,还说自己支持迁徙自由,就比较令人恶心。

王志安说:有人说菜价涨起来低收入者怎么办?很简单,真吃不起菜的城市贫民,有低保,可以发食品券。但是,不能用压制菜价的方式给城市居民实行普遍补贴。这不合理。满大街的人都拿着爱疯,还要求乡下的农民给补贴,这不是民生,这是恶政。我就替不上微博的乡下人说话了,你们爱谁谁吧。

 

 

阴冷。上午去拔智齿。先打麻药,过了几分钟牙床就没感觉了,下嘴唇厚厚的,说话都有点走调了。张大嘴巴躺着,用拳头托着下巴,听医生拿着锤子“况况—况况——况况”有节奏地敲击着,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十几分钟后,听得咔嚓一声,牙被拔下来了。麻药的劲过去之后好疼啊,疼得想哭。吃了止痛药后就好多了。

 

傍晚去爬山。晚上新浪微博居然可以登陆了。之前有六天时间电脑无法登陆,只能用手机看,弄得我本月流量很快就用完了。

晚上读《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数十页。

 

长沙救助站风波果然出现大反转。记者的职责是记录事实。而这个记者去主动制造新闻,颠倒黑白,是多么无耻啊。

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6dd1c80102ec42.html

 

阴冷。牙已经不疼了。下午读《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两百余页,绝大部分内容来自《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章,此前已经很熟悉了。了解了袁盎、窦婴等人的命运。读何伟的《江城》一百余页。临睡前读《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里引述的原始资料。

 

阴冷。下午,买到车票了,千钧一发。先电话订票,犹豫了几十秒,票就光了。赶紧上网,还剩四张,赶紧买了。最先卖光的是价格最贵的动车,因为它速度快。其次是中等价格,中等速度的,最慢的车的票现在还剩一多半呢。那群媒体的二愣子记者天天骂高铁动车,要求保留慢车。群众还是想快点的。丫的怎么不去坐慢车呢?

跟电话订票不一样的是,网络订票要先付款。付完款赶紧去汽车站附近的代售点拿到了票,呀,是下铺!

 

晚自习批阅作文。每次批阅作文,我都痛苦不堪,因为全是陈词滥调,而且经常狗屁不通。比如某一篇里有如下内容: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屡遭挫折,1997年金融危机,他破产了,但他毫不在意,他微笑着说:“这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晚上读《江城》近百页。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1927) | 评论(2)
生活读书杂记(55)
2013-01-18 21:20
    

雨,冷。一直打喷嚏。

911事件,央视没有放在头条,被那群公知骂了11年,说是没有跟世界接轨,中国媒体多封闭多僵化,云云。康州枪击事件,央视放在头条,公知又开骂了:央视怎么这么关心美国的事。结论:要想骂总能找到理由。公知的话不能听。PS:我觉得央视活该被骂,因为央视里有一群脑残公知。

当当网我订的书送到,分别是《野火集》《我们仨》《民主的细节》《岁朝清供》,捐给图书馆。

图书馆侧壁是一个大LED显示屏,上面的内容一学期没换了。今天组长找到我,要我推荐些书,并写推荐词。我选了五本书:《海子的诗》《沉默的大多数》《常识》《万历十五年》《我与地坛》。弄了近两千字的推荐词,三分之二是网上的书评,三分之一是自己写的。

拔尖课讲了张爱玲的生平和创作。临睡前读《我也有一个梦想》近百页。

 

 

雨,冷。

黄纪苏说:“(李庄)就一定是真相的终结么?面对中国政治的乱局甚至迷局,我们都应该多一些谦虚和开放的态度。”

 

闲来无事,统计了一下四大门户网站关于教师的新闻,新闻的主角十有四五是禽兽教师,除了殴打虐待学生就是性侵学生,还有十之三四为了挣学生钱不择手段。——这就是多年来网络媒体不遗余力所塑造的教师形象。同病相怜的有医生,医生的典型形象是:见死不救,利欲熏心。

 

下午三百余本书送到,去图书馆帮助清点。读《我也有一个梦想》近百页。

中国军工的进步超出我的想像,比起我读高中那会儿,进步了可不止一点两点。

 

 

雨,冷。下午到图书馆,余下的一百多本书送到,协助整理,并借机翻阅。

顾中一说:1、文科生记者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写出骇人听闻的毒XX报道;2、政府调查辟谣;3、公知说政府辟谣反而印证了报道;4、专家解释正常使用XX无害;5、公知粉嘲讽专家;6、文科生公知从科学角度解释XX为何有害;7、公知和粉齐声质问这个社会怎么了,记者成为英雄;8、千万无辜农民一年辛苦付诸东流…

 

读完《我也有一个梦想》。1.林达这本书站在白人或者说主流文化的立场上,大讲白人多么有人性,多么人道主义,而没有太顾虑黑人的感受。2.美国人尊重契约。宪法就是美国人民共同订立的契约,包括种族问题在内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宪法的框架内得到解决。美国人对法律有种宗教般的虔诚。3.美国人尽力避免革命,革命会让社会天翻地覆,动荡不安,会带来流血,更会带来难以消弭的仇恨。美国人尽力以平稳的方式推进社会的进步。这样虽然很慢,但一点一滴,积少成多。4.对南北战争、非暴力运动、美国南方小镇的保守等等有了新的认识。

 

       读完《动物农场》。多年前我慕名读过,当时没多少感触。这些年来,读了很多苏联史、中国现当代史,再来读这本书,毛骨悚然。奥威尔是位深刻的观察家,他看清了苏联的过去,也是位杰出的预言家,他看到了中国的未来。本书的译者傅惟慈说着;“《动物农场》讲的正是一个概括化的革命异化历程,目的是叫人民提高警惕,防止在革命的名义下出现的极权主义。”

 

阴。傍晚去爬山。晚上去买毛衣。回来的路上拐进邮政书店,发现居然有《人民文学》,买了一本。头条是梁鸿的《梁庄在中国》。以前读过她的《梁庄》,写出了农村的现实,内容真实,文字平实。还买了2013年第1期的《世界军事》。我已经有快十年没有买了。高中时价格是3元,现在6元。看着杂志上“米格”“幻影2000”“地缘政治”“军演”等熟悉的词语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阴。上午去爬山,一口气爬到顶,太阳露了个脸,就再也不见了。天一直阴沉沉的。下午睡觉。晚上批作业。读《梁庄在中国》三十余页。

 

晴。白天暖和,晚上很冷。

读李零的长文《环球同此凉热——我的中国观和美国观》,说:“中国的知识精英走的是与美国工农兵(红脖子)相结合的道路。许多连美国知识精英都嗤之以鼻的话,许多连美国右派都羞于启齿的话,他们全大言不惭。我们这个世界,"好东西"全在美国,是吧?可大家别忘了,美国的""靠什么,全靠两条:第一,全世界都认美元;第二,美国在全世界驻军。什么最普世?美元、美军最普世。但美国说了,谁也不许学。”这是老话,多年来知识分子不好意思说了,因为它剥去了伪饰,一针见血。“现在的中国,官、商、黑三结合是最大的现实问题。腐败分子,很多是共产党员。反党是他们的专利。他们骂党比一般人更凶:升官发财,谁挡道,谁是共产党。他们把党吃光喝尽,然后给党挖个坑,说是救党。

继续读《梁庄在中国》。

 

 

 晴。无意中读到1221日《南方周末》上的《索马里:民众生活不太坏》,无语了,这份报纸已经没有底线了。

下午晚上读《国文国史三十年①》近两百页,颇有意思。活泼生动,作者眉飞色舞的表情如在眼前。温儒敏在序中说:

孔庆东讲课思路非常活跃,他不满足于只讲文学史,同时要讲思想史、文化史、政治史,或者说,他要通过文学来讲‘国史’。

“更显个性的是孔庆东的那种放达,他把博客文风带进了课堂,打乱了常见的有板有眼的授课系统,弱化了直线性的史的脉络,不时插入轶闻史事,又不断以‘问题’冲击思维,使课堂氛围极为活跃。不只是词采的活跃,更有思想的活跃。”(第6页)所以这部书适合对现代文学有一定了解的人阅读,否则只能是外行看热闹。

临睡前读梁文道主讲的《我读①》一百余页。

 

 晴。下午继续读《我读①》(梁文道主讲)和《国文国史三十年①》。晚自习时读完。

《我读》介绍了41种书,我读过14种。现在的书满坑满谷,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通过读好的书评,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还有很多书没必要通读,读一下书评了解其梗概和思想就够了。汪晖做主编之前的《读书》杂志就有这种功能,可惜后来刊物专登佶屈聱牙的学术论文。

《我读①》第一篇介绍的是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谈论读书的方法,对我很有帮助。

这本书将读书分为两种……或许第二种阅读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以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为基础开始看书。“在对一本书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读者来得‘高杆’,写书时一定要用可读的形式传达他有而读者所无的洞见。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第5页)

如果你的阅读层次只是想知道一本书大概说了些什么,不需要太深入,还是有方法的。书里把阅读分成四个层次,如何略读一本书其实并不困难。我们可以试试买回一本书之后先看书名,搞清楚这个书是关于什么的。再看作者的背景是什么样的,假如一个经济学家写经济学著作是很相称的,如果一个经济学家写小说,似乎也很特别,于是你脑子里有了一个预期。继续往下,看目录,为的是理解整本书的结构,请注意,永远都要主动。这时候你应该问自己,这本书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尝试在目录里面找出他的结构、大纲、梗概。接下来再看序言或是导论,也可能在书的最后面,如果是学术著作或非文学性著作,后面可能还会有索引,你看看里面的人名、书名,看看谈到什么问题,什么样的人,关涉哪些著作。然后选一两章最有兴趣的简略地看。这样看完一本书,翻过了,合起来,你再问自己,这是本什么样的书?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他想干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这种读法就是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简式阅读。(第7页)

 

雨。读本周《冰点周刊》。《空巢孤独》让人心酸。下午读《国文国史三十年2》百余页。与1相比,2有些逊色。

 

做读书札记时,发现《国文国史三十年》的精华都在目录里了。目录很细,有5页。

备忘如下:

第一讲,现代文学从何时开始?有六种观点:191719151912190218981887。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一直在往前追溯,每一种观点背后都有一套文学史观。

第二讲,现代文学的性质是什么?周作人认为,明末文学是新文学运动的来源。郭沫若认为,新文学是民间和士大夫两种形式的综合统一。何其芳认为,新文学是旧文学的正当发展。胡适认为,中国这两千年来只有死文学。(李按:胡适可不是这种看法。)胡风认为,新文学是世界进步文学的支流。王瑶等人认为,新文学之新在于民主与无产阶级革命。孔庆东介绍了这六种观点,而没有给出结论,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第三讲,强调了语言在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巨大作用。话语权的问题。

第八讲、第九讲,极力贬低胡适,高度评价郭沫若。(李按:对郭沫若,以前我们扬之于九天之上,是捧杀,今天呢,打翻在地,恨不能踏上一万脚,是棒杀,对他的评价总在非白即黑之间徘徊。其实郭沫若是复杂丰富的人,他的思想和命运跟整个现代史相连。)

 

晚上读《我读2》百余页。《烽火守书人:伊拉克图书馆馆长日记》,馆长在硝烟中守护文明的烛火,为祖国保留一线文化的血脉,很感人。

法国思想家布朗肖说:“所谓写作,就是发现异己。把思想里面那个不认识的自己发掘出来,写作永远是遭遇一个相异的人。”(第57页)

《〈我与父辈〉——另一种角度看知青》,阎连科写道:

有一天,大家正在田里劳作,不知为什么,远处突然开过两辆卡车载着革命青年的卡车,架着机枪从田间公路上驶过。那些红卫兵忽然朝着在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没头没脑地打了一梭子子弹,子弹就落在田头的草丛里。草摇土飞之后,当过兵的退伍军人,忽然大喊‘卧倒!’于是社员们都学着他的样子各自卧进红薯秧的垄沟,而卡车远去,载着青年革命者和他们的笑声。

有一段写得非常震撼,说有一个知青强奸了当地的姑娘,跑了,后来什么事都没有了。反过来,一个本地农村青年据说强奸了一名下乡女青年,而且仅仅是怀疑,没有二话,马上就被枪毙了。”(第69页)

上山下乡的这段历史,以前我们只能读到知青们写的片面之词,他们喜欢讲自己经受了多少苦难,讲自己多么优雅、伟大、悲壮,同时讲农民多么愚昧,多么丑恶。阎连科的文章让我们知道这段历史还有一种版本,来自乡村淳朴农民的版本。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1903) | 评论(0)
读书观影杂记(54)
2012-12-25 22:14
    

上午微雨,下午晴。头晕鼻塞,疑似感冒。

读莫言的诺奖演说稿,平实质朴,又不乏幽默和深度。莫言不动声色回应了各方质疑,尤其是来自公知的污蔑。

传统小说是讲故事的,现代主义小说不再讲故事,小说越来越晦涩,变得跟哲学文本一样专供行内人士阅读。莫言将自己定位为讲故事的人,是赓续了传统。现在的小说家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故事的重要性,是对现代主义诸流派忽视故事的写法的一种反拨。

莫言说:“我在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学,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近年来我读了《当代》《收获》《十月》《人民文学》等文学刊物上数以百计的中长篇小说,跟公知和媒体的偏见不一样的是,我认为很多小说的问题不是不敢直面现实,恰恰相反,是跟现实挨得太近了,以致于根本没有超越现实。假如我读小说获得的东西跟读新闻没多少区别,我干吗还要去读小说?莫言冒着遭人谩骂的风险指出了症结所在。

 

傍晚去爬山,从右边的山路爬到顶,从左边的大路下来。终于走了一整圈。一处简陋的厕所边,有三株灌木,叶子椭圆,在苍茫暮色中如火般燃烧,是整座山最醒目的颜色,丑跟美总是挨得这么近。

晚上观影片《武林外传》,跟同名电视剧没区别,戏仿、反讽、调侃现实。重读《西方文学十五讲》,结合课后思考题精读了第十五讲《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临睡前读了点《旧制度与大革命》,放在手里一个月了,一直读不下去。

 

 

晴。上午读完《旧制度与大革命》目录、序言和导言。普通读者仔细读读目录就够了,结论都在目录里。序言说:“在革命来临之前,政府已开始进行改革,而‘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当封建制度的某些部分在法国已经废除时,人们对剩下的部分常常抱有百倍的仇恨,更加不能忍受。”(第6页)

《导言》说:“几乎所有被视为大革命成果甚或大革命战利品的一切,在何等程度上在旧制度下便已存在:行政中的中央集权制、管理监督、行政风尚、针对公民的官吏保障、职位繁多和酷爱职位、征兵本身、巴黎的优势地位、财产过分分割,所有这些在1789年之前都已存在。从那时起,真正的地方生活没有了;贵族只剩下头衔和特权,对周围事务不再起任何影响,御前会议、总督或总督代理主宰了一切:我们倒不如说参政院、省长和专区区长主宰一切。市镇要返修本堂神甫住宅或修建钟楼,得花足足一年时间来获取中央政府的批准。这种情况为世所仅见。”(第9页)

 

 

读了很多关于小岗村的材料,了解了小岗村的历史和现状。小岗村分田单干一年就实现了温饱,但30年没有实现小康,与那些坚持集体经济而富裕的村庄如南街村、华西村、大寨等有霄壤之别。想想也是,农民单枪匹马、赤手空拳,肯定不如抱成团更能成事。

 

 

读到一则材料,颠覆了我之前对克拉玛依大火的印象。材料附有所有遇难人员的名单,应该是可靠的。

1994128日克拉玛依火灾死亡统计
  死亡人员:284名学生、17名教师,17名自治区教委评估验收团领导,5名其他人员,共323
  现场人员:学生736人,教师18人,自治区教委评估验收团领导25人,随团观摩人员2人,克市领导3人,工作人员12人,共796
  统计:学生死亡率=284/736=39%,教师死亡率=17/18=94%,自治区教委领导死亡率17/25=68%,其他人员死亡率26%;总平均死亡率41%

材料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6dd1c80102ebdc.html

 

 

上午阴,下午晚上小雨。读谢有顺的演讲稿《莫言小说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观》,颇佳。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7b059f0102dxpr.html

晚上读林达的《如彗星划过夜空》近百页。

 

读《光荣与梦想(下)》(威廉·曼彻斯特著,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第三部《种下恶根》第18节《分裂之家》,第19节《向右转》。讲述的是麦克阿瑟被解职,战后沉默的一代,麦卡锡主义的歇斯底里,电视的兴起,电影的衰落等等。

 

无意中看到的一则新闻,有点意思:2011年初,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发现,2010年北京销售的8万辆进口车中一半卖给了北京和各地拆迁户,特别是北京拆迁户。当时调查人员在扩建后的北京南苑机场附近发现,机场周边村庄豪华车数量众多,密度特大,进而发现那一带拆迁户拿到两三千万元补偿司空见惯

 

阴冷,下午小雨。下午读《如彗星划过夜空》五十余页。傍晚去爬山,山腰以上大雾弥漫,树木影影绰绰。山路空无一人,凝神谛听,雨打树叶声,落在草棵上的声音清晰入耳。

晚上拔尖讲《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伙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种鼓点,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种节拍。”(何怀宏)

 

 

阴。读《如彗星划过夜空》七十余页。

学校得到一笔经费用于购书,忙活了一下午,买了近两百本。读本周《冰点周刊》。《宪法课》,介绍了宪法学者王人博、蔡定剑等,讲述了宪法在中国的历程。宪法本与百姓息息相关,可在中国,宪法却只是空洞苍白的文字,毫无力量。宪法学者的努力值得关注。

傍晚去爬山。晚自习读《光荣与梦想》第20节《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的……》,讲述了艾森豪威尔参加总统竞选、执政,麦卡锡主义,奠边府战役,玛丽莲·梦露,等等。这套书一千三百多页,我实在是无力啃完了,尝鼎一脔,到此为止吧。

 

 

晴,开读《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这是一本严谨至极的著作,光文献综述和参考书目就有一百六十多页。

读完费正清写的第一章《中国的再统一》。1.近代以来,中国四分五裂,如何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重新一体化,这是领导层考虑的重中之重。2.文字太过欧化,第一句“我们对现代伟大的中国革命的了解已经通过一系列很有特征的阶段而有了发展”,我就琢磨了半天。我觉得翻译除了要准确,还要照顾到中国人的阅读习惯。3.在西方汉学家看来,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军阀、地主、金融资本家和黑帮组织。共产党的统治基础是农民、工人和士兵(士兵其实就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读完王怜花的《江湖外史》,每一个文弱书生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王怜花说:“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赚钱养活自己的职业;把爱好当职业很容易把爱好也给毁了;文学本质上是一种享受,一种很隐密的、自我的精神享受。”

下午继续帮图书馆买书,买了历史、中外散文随笔、中外小说、人物传记等两百来本。查阅书评,确定书目,斟酌版本,忙得不亦乐乎。

晚上精读《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一讲《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晴。开读茅于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第三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这本书较正常,不像微博上茅于轼的言论那样奇葩。,而且也很扎实,看得出用了不少心血。

下午继续帮图书馆买书,买了近百本。

晚上精读《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古希腊神话及其现代性》。

 

 

晴,暖和。云彩如波浪一样布满蔚蓝的天空,煞是漂亮。傍晚爬山,我现在能辨别出五种虫声,三种鸟叫。选读《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朝鲜战争、反右、大跃进、中苏关系等内容。比较客观,用史实说话,较少意识形态的东西。视野很开阔,比如朝鲜战争,能从美、苏、朝、国内等多个角度做通盘考察。

 

     

    上午有雨,中午晴。读完《如彗星划过夜空》。前面13章,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只有妥协,才能共存,才能双赢。你死我活地斗争,即使赢了,也只是暂时的休战,火山总会爆发。权力必须得到制衡,才不会被滥用。后7章,言论自由跟官方所谓的国家利益冲突时,该如何解决。书中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案例,在最高法院的裁决下,报社战胜了司法部,言论自由战胜了政府权力。如果是以前读到,我会很信服,也很感动。但现在我没那么幼稚了,尤其是在刚读了美国人写的《光荣与梦想》之后,知道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实际的政治运作比纸面上复杂得多,也黑暗得多。

下午看《大魔术师》,凑合,情节没劲,重点看里面的魔术。

 

 

上午晴,暖和,下午阴,晚上有雨。傍晚去爬山,前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扛着根木头,健步如飞,我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这时候,后面来了一家人,七八岁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就走到我前头了。惭愧。

读林达的《我也有一个梦想》近百页。林达回顾了美国种族矛盾的由来,以及为解决此问题美国所做的一点一滴的努力。林达从历史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奴隶贸易以及蓄奴制度也有其合理性。其实这种合理性马克思早已一语道破,那就是它符合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林达遮遮掩掩就是不敢说出这一点。

这两天看到某些媒体肆意抹黑王立军,很愤怒。王立军的问题是打黑扩大化,伤及了无辜。这并不代表打黑是错误的。而现在一些媒体妓者为黑恶势力翻案,似乎只有黑帮才是自由伟大的,打黑就是与民主自由为敌。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1917) | 评论(0)
2012年读书观影盘点
2012-12-23 13:34
    

               2012年读书观影盘点

 

按:有些片子是重看,有些书是重读。

 

影片:《恋恋风尘》《将爱情进行到底》《黄金大劫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李米的猜想》《阿司匹林》《全城热恋》《千与千寻》《天空之城》《我的野蛮女友》《杀生》《上帝之城》《失恋三十三天》《搞定岳父大人》《神探亨特张》《搜索》《大魔术师》。

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戌年记忆》《亥年记忆》

《骄傲的将军》《小猫钓鱼》《天书奇谭》等国产老动画片。

 

简评:今年影片看得很少,只有17部。国产片普遍质量不佳。喜欢《恋恋风尘》《千与千寻》《神探亨特张》《失恋三十三天》。

 

个人年度影片:《恋恋风尘》(侯孝贤)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二部(刘春)。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周国平)、《安静》(周国平)。

《当男人说想你的时候》《答陌生男女的来信:陈彤对你说》(陈彤)。

《吃的真相2》(云无心)。

《黄昏中的男孩》(余华)。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上)(杨天石)。

《读库0701》《读库0704》《读库0603》《读库0602》《读库0802《读库0803》。

《在北大课堂读诗》(洪子诚主编)。

《巴黎文学地图》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

《进城:1949》(朱文轶)。

《真实的朝鲜》(叶永烈)。

《且介亭杂文》(鲁迅)。

《改革的30年记忆》(《经济观察报》编著)。

《大师和玛格丽特》((俄)布尔加科夫)。

《神秘现象不神秘》(方舟子)。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

《爱因斯坦信上帝吗?——方舟子解读科学史著名谜团》。

《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方舟子)。

《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

《不奴隶,毋宁死?——王蒙谈红说事》。

《批评中医》(方舟子)

《我的精神自传》(钱理群)

《毛泽东传》全译本((美)特里尔)。

《菊与刀》((美)本尼迪克特)。

《雅舍小品》(梁实秋)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菲茨杰拉德)。

《天葬——西藏的命运》(王力雄)

《娱乐至死》(美国,尼尔·波兹曼)。

《朝花夕拾》(鲁迅)。

《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前三本。

《白鹿原》(陈忠实)。

《刀锋》(毛姆)。

《芙蓉镇》(古华)。

《塔上随笔》(汪曾祺)。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

《虚构》(小说集,马原)。

《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

《白纸船》(小说集)。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适)。

《五色土》(小说集)。

《自由主义》(胡适)。

《读书的风景》(陈平原)。

《带一本去巴黎》《如彗星划过夜空》《我也有一个梦想》(林达)。

《西游记文化学刊(1)》。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

《西方文学十五讲》(徐葆耕)。

袁氏当国》(唐德刚)。

《笑谈大先生》(陈丹青)。

《动物农场》((英)奥威尔)。

《江湖外史》(王怜花)。

 

简评:一年通读了60本书,差不多一周一本。喜欢《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一、二部、《读书的风景》《大象为什么不长毛?》《月亮和六便士》《刀锋》《了不起的盖茨比》《大师和玛格丽特》袁氏当国》《天葬——西藏的命运》《娱乐至死》(按:后六本是重读)。

 

个人年度图书:《月亮和六便士》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1811) | 评论(0)
读书观影杂记(52)
2012-11-26 12:18
    

阴。对历届头儿的评价:毛二八开(即二分过八分功。我对毛的评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调整变化过程。现在的看法是,这是一个有缺点的伟人,他留下的精神遗产需要我们花几个世纪来领悟吸收。)邓二八开,江三七开,胡三七开。

 

 

读梁文道的《常识》约百页。《常识》是一本时评集,出版于2009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印刷了15版,印数达到惊人的34万。今天时评充斥报刊的版面,已经形成窠臼,满篇皆是“体制”、“普世价值”、“选票”等字样,热衷于站队,秀道德感,为反而反,少有洞见,对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毫无价值,叶匡正称之为“脑残文体”,诚哉斯言,比如李承鹏的文章就是这样的。大家已经厌弃了。而梁文道的时评却能够结集出版,而且一版再版,说明他确实有一些非凡的东西,也说明这是一个常识稀缺,大家亟需常识的时代。

梁文道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受过系统的科班训练,从柏拉图一直读到福柯、罗蒂,这让他思考社会问题时有深厚的学理基础,但梁文道的文字浅白易懂,不故作高深,如胡适之文,同时他的文章持之有故,新见迭出,蕴蓄深厚,非那些充斥版面的时评可以比肩。舍勒、汉娜·阿伦特、小森阳一等外国思想家的文字也会出现在他的笔下,但与从理论到理论的理论家们不同,梁文道引述他们的观点是为了剖析问题。比如引述社会学家韦伯的话是为了回答一套规则的合法性是如何确立的,引述卢曼的话是为了强调信任的重要性。

当然并不是说梁文道篇篇皆佳作,恰恰相反,五分之四乃陈词滥调,带着浓浓的公知味,但五分之一确有新见,让人沉思。在这样一个粗制滥造的时代,急就章能如是算不错了。

 

 

读了半本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林达的书我读过《总统是靠不住的》《美国历史深处的忧虑》等,对美国政治的运作机制作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印得很漂亮,图文并茂。阅读之余看看插图也是一种调剂和享受。图呢,既有精美的照片,也有作者的手绘,两者相得益彰。书谈论的话题很沉重,那就是法国大革命。作者带着雨果的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小说《九三年》来到巴黎,在革命的策源地回溯和思考历史,讲述用贵族和平民的鲜血写成的那段岁月。

 

 

雨。下午原计划运动会彩排,因有雨取消。晚自习照常,明后天的课照常。本来心态已经松弛下来,唉。晚上读《常识》百余页,读完上编《理解当代中国的七十张关键切片》。《反华传媒:西方媒体不是铁板一块》《文化入侵:故宫星巴克伪问题》《民主:一种自我修正的漫长道路》《投票:为什么有时候它是不道德的》等篇章引人思考。

 

 

     雨。翻当天的《中国青年报》,读到《科学家梦想:面对现实如何安心坚守》,颇为感慨。功利主义摧毁了年轻人的梦想,击垮了文学,也埋葬了科学,它让一切事物都要遵循效率第一的准则,让人像机器一样高速运转,让人无法再体味“思维的乐趣”和欣赏“读书的风景”。高校里的研究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自嘲为“科研民工“,良有以也。报道写道:

在小时候的想象中,潘文颖觉得科学家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就像牛顿所说的一样:做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到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  

真正做了科研,她才明白,从19世纪科学在欧洲兴起时,就是一批有钱、有闲的贵族的业余爱好。20世纪以后,科学研究变成了一种职业,像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规模化生产,同别的任何一种谋生手段并无两样。科研需要隔三差五地申请科研经费,定期接受进展审核,按时发表规定数量的文章,实验室的教授也像是一个小企业的经营者。  

“于是那个在海边的小孩,不再是因为偶尔捡到块石头而惊喜,而是被告知今天太阳落山之前必须得捡到多少块石头,否则就没有饭吃。”

 

下午读《常识》百余页,夜里读完。从谈论世界政治的下编《窥视世界的局部视角》来看,梁文道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左派。

《民族分裂的巴尔干示范》《民族分裂的伊拉克示范》《种族问题往往只是阶级问题的伪装》《个人慈善取代不了社会公正》看篇名就能明白梁文道的民族立场和左翼立场。《缅甸比丘为什么上街》介绍了不太为中国人了解的“左翼佛教”。《“自由”的朋友,民主的敌人》,美国对外政策是国家利益为重的,所谓的“民主”“自由”只是幌子而已。《第一世界里的第三世界——新奥尔良风灾》,美国国内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奥巴马的修辞学》《奥巴马和美国梦的实现》,美国的政客就是演员,他们熟谙表演艺术,个个可以获奥斯卡金像奖。我疑惑的是,只有里根、施瓦辛格等前演员进军政坛,怎么没有下台政客进军好莱坞呢?其实他们有实力的。《传媒帝国的阴影》《超级财团垄断传媒的年代》,西方媒体越来越被大资本家把持。多元的声音正在消失,众多媒体在用一个腔调说话。

《激进政治的自我繁殖》,论述了中东问题成为死结的原因。《索尔仁尼琴的悲剧》,索尔仁尼琴的政治理想不合时宜。

 

睡前读《〈西游记〉文化学刊(1)》。很早之前就对章培恒教授的名作《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有所耳闻,也知悉其观点,但原文还是第一次细读。鲁迅、胡适从府志(天启年《淮安府志》)、方言(淮安方言)等角度入手,认为吴承恩是作者,其他学者提出了三条旁证:《二郎搜山图歌》,《〈禹鼎志〉序》,淮安云台山的水帘洞。章文用丰富的材料和缜密的推理将之一一推翻,这让我感受到了考据的巨大魅力。中野美代子、杨秉棋、李安纲等学者也从不从角度得出同样的结论。

        李安纲从全真教金丹学的角度去解读《西游记》,《〈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写道:《西游记》是对全真教的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的文学形象演绎。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具体论述读不太懂,但觉得牵强附近之处颇多。

 

 

分类:生活随感 | 阅读(2053) | 评论(2)
总:30条  1/3页 1-10 每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