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很怀念中学的语文课
2014-01-09 00:06
    

他说:我很怀念中学的语文课

今天的校园,落英缤纷,正是寒流来袭前的乍暖时节,空气中弥漫着躁动不安的气息。而双足踩过满地紫荆花瓣,仿佛可以感觉到一种悲伤的美丽,在不知不觉间被把玩着。

中午无暇多做休憩,因为还有许多学生作文在等着我批改,还有许多孩子们读不透的文章和诗词等着我去解析——语文教学其实是个无底洞,在我们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哪怕你再尽力去做,从来没有一个“完满”。可偏偏,这是一个太多人苛求完满的时代。

下午第三节又是教研组长会,因而不能提前到高三教学楼去答疑;匆匆赶到的时候,又有几个学生在候着了……解答的过程中大家很有序,也很有耐心。语文的问题,常常因为主观成分较多,做针对性的讲解便需要更多回合的交流。我在跟某生交流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看到那孩子紧蹙的双眉舒解开来,嘴角露出笑意;而围在身边的其他孩子,既耐心地等,也用心地听,偶尔也有插一两句话,参与交流。这个过程,常常是一口茶水也顾不上喝的,但因着他们清泉般的笑容,我也忘了干渴。

答疑结束的时候,外面天色已经黑了,我看看时间,是六点十分。于是赶紧赶往食堂,收拾东西时,书本里滑出一张明信片来——这是新年前收到的一张明信片。当时不太在意,就夹在书里,但今天再仔细读上面的话语,忽然觉得是莫大的慰藉:

 

这张明信片的正面确实有意思,白描的是朱自清,面对风雅清荷,很是文弱的感觉,但大家都知道的,他又是多么有骨气的文人!背面的留言说:

“杨老师好,我是洪嘉炜,今天玩西湖的时候看到这张好玩的明信片,就想到语文课啦……我很怀念以前的语文课,有很多好玩的阅读材料和论题,在比较苦的高三中我觉得语文课最好玩啦,写作文什么的真的很好,现在想来很怀念,也怀念一中的学风,出了学校才明白一中和一中的老师多么地棒!”

或许是外面又寒风乍起的缘故吧,我读着他这番话,感觉好温暖——这是一个我只教了高三一年的学生,或许因为性格内向,他并不是常常簇拥在我身边问疑的孩子,也不是班上的“风云人物”,而且因为邻班有同名的学生(一男一女),致使我一时还想不起是哪一个,但从字迹看,应该是那个男生。我感到很抱歉,当他在杭州用心为我写这张明信片的时候,我为着当下“流水的高三兵”,已经几乎记不起他的模样了。然而我也真的好感谢,感谢他的用心,感谢他的怀念,感谢他的溢美之词。

这样的明信片,其实每年都会收到几张,还有孩子们在教师节或感恩节里蜂拥而至感谢短信,是不是因为多了,我也变得麻木了呢?想着想着,又觉得很抱歉,那些总给我送来溢美之词的孩子们,我几乎没有给你们回过信,而你们仍在怀念……

而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们,收到的这些感谢和赞美,应该也不少于我吧……定然与我一样,之所以可以把许多委屈和不安都抛开,依然做我们该做的事,正因着有这么多会感恩的孩子,哪怕只是一个远远地坐在后排的安安静静的孩子。

晚自修,也一直在答疑。回家路上望着暗夜里明明灭灭的城市,我忽然想起某个老前辈说的:“这辈子不幸做了老师,更不幸做了语文老师。”日亮师或西渠师引用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感觉是复杂的;但无论如何,即便在这般寒气袭人的数九冬夜,我很感谢,因为孩子们纯真感恩的心,因为他们对语文学习由衷的爱,我们心里可以很温暖……

2014-01-08子夜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1944) | 评论(0)
“单纯年代”真的单纯么
2012-07-03 22:18
    

六月底给新高一保送生上课,谈课外阅读。

下课时,有几个学生围过来交流。聊着聊着,一个女孩忽然提起了“文革”,问,那个时代的人是否都特别单纯?

我马上想到,这大约是因为她看了《山楂树之恋》一类的作品吧。

我说,这要看你从哪个角度观察——如果从经济角度看,的确很单纯,没有现在很多人批评的“物欲横流”,但它是因不允许有任何“资本主义的苗”的高压下,人们几乎不敢有“物欲”;如果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那是一个会让老舍、傅雷这样单纯的人生不如死的年代,能说那是一个单纯的时代么?

曾经读过一篇《新周刊》对导演叶京的采访,印象深刻。

叶京,1957年生于北京,是作家王朔的“发小”,自编自导的电视剧《和青春有关的日子》,就反映了50、60后那些北京孩子的青春。他们的青春是在动乱中“混”大的,那时候的确没有“物欲横流”,但,人性却如此扭曲,人命如此危浅,却是80、90后们无法想像的。叶京在访谈中讲述了父亲对自己的出卖——“公安局要抓我,我爹配合他们抓我。当时他们不知道我长什么样,他能拿出照片来告诉公安局说这是我儿子。这是人性泯灭了,没有人性了。”

叶京还谈起1969年年底,他们全家坐着吉普车路过天安门,“父亲忽然把头伸出去,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我当时坐在车里都懵了,当时司机是送我们到北京站,要轰我们出北京。”

叶京还谈及王朔后来拉着他妈到《心理访谈》栏目组,他问了他妈一些很尖锐的问题,这都是他们共同想问的问题。他说:“妈你爱我吗?”他妈说:“当然爱你啦。”然后王朔又问了一句:“那如果现在我是通缉犯、强奸犯、反革命分子,你还爱我吗?”他妈一下子就哑然了。心理专家李子勋就对王朔妈妈说:“他其实是想问你,你对儿子的爱是无偿的爱吗?”

作为70年代生人的我,很幸运地拥有记忆中很美好的童年和青春,但对于叶京所讲述的细节,又分明似曾相识。“与反动分子***断绝父子关系”这样的话,在我幼时的耳膜里是如此熟悉,“把***打到在地、再踩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之类的革命口号,现在听来,此令人心惊。

有人说,那是一个充满“革命理想”的年代,而现在人们却普遍冷漠,失去信仰,真是这样吗?

说实话,今天的中国社会怎样,也许要过50年再评价,会比较公正。而六十年代呢,我阅读着那个时代,只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是一个除了“革命”,不允许有其他任何思想的年代。每个个体没有独立思考的权利的年代,敢自诩为“有信仰”,多么可笑!

其实,我们70后的孩子,也是在“革命”的浸润中长大的,我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记忆——“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开始了……”在我小时候,“为革命”三个字如此耳顺,只因它是铺天盖地不容置疑的“统一思想”,我们甚至没有去想一想,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为什么要“革命”,革谁的命……

其实我很羡慕现在的孩子,他们可以把“学术之独立、精神之自由”成天挂在嘴上,就算只是理想,也比从前只有革命套话的年代进步多了……

细细想来,似乎人们真的像心理学家们所断言的那样,人们喜欢选择一些美好的记忆,而压抑并尘封一些痛苦,这也许就是许多人总爱怀旧,甚至想回到过去的缘由吧……可惜,我们找不到时光机,只能走当下的路。

那么,就好好地走当下的路吧~~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1969) | 评论(0)
俗人品茶
2012-03-02 13:29
    

俗人品茶

我的同仁们在今年元旦去过潮汕,那是个品茶极讲究的地方,我未曾去,但想像着他们在茶庄学习“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招式,嘴角就会浮起笑意,因为我觉得,茶仿佛也是一种语言,它可以让人无言地含笑互答、心照不宣的。

我是俗人,极少去茶庄;除了在家,一般只在办公室里喝茶。

我喜欢铁观音,浓香淡香皆宜,但不喜陈茶,前不久喝到安溪“凤山茶”中装在坛子里的陈茶,甚不习惯。也有铁观音是介于浓淡之间的,譬如“八马”的“骏150”,价廉物美。喝着“骏”的时候,我曾替茶师傅想到,他可以做一个系列出来的,駃、駉、骅、骊、骐、骥、骕、骦……皆可为茶名。如果真是这样,我一定会种种买来,攒齐一套的盒子。这样的行为非常“小女人”,但很幸福。

我家老公在泉州与“八马”的老板有几面之缘,当知道“八马”在2010年才进驻福州市场时,很讶异地说:那你们真了不起,喝过那么多茶,我老婆好像就认你们的牌子。那老板于是就送了些“赛珍珠5800”。老公身边的茶博士很热忱地告诉他说,这茶的香气很细腻!但到我口鼻之间,却觉得虽然也好,但未必胜过“骏150”…… 因是俗人,喝茶时会品不出高低;其实我的嗅觉味觉是很灵敏的,家里若同时又有十盒茶,我只要喝过,便能一口品出那是出自哪一盒,又是泡过几泡的,只是大约俗人喝茶,只管自己喜欢,却未必知品级。

而茶博士所谓“细腻的香气”,在我看来,确是好茶的共同之处。而要觉出“细腻”,闻香与品味皆不可少。

先是闻香,无论用闻香杯或茶碗盖,都要微微闭目,心无旁骛,很放松地吸入,让鼻腔的每一个细胞都浸入茶香中去;而后品味,绝不止在舌上感觉,更要轻轻闭上双唇,让茶香氤氲在口腔、鼻腔甚至颅腔,茶香流动时,细数出种种或熟悉或陌生的气息。有的香气温暖,闭上眼仿佛可见微红的炉火;有的茶香清淡,可见云淡风清的山野,有的香气里蓄了某种花香,绿茶里的茉莉、铁观音里的秋桂、大红袍里奇兰,都是常见的,偶尔也有莫名的果香……我有时只恨自己识花不多,亦不知做茶的巧师傅都请了哪位花仙来焙茶,但只觉得好,欲辨已忘言。

花莲的高山茶、永春的佛手、漳州的水仙也与铁观音有些相似,很得我的欢心;武夷的大红袍则浓郁得多,但只要泡得快,便一样合我的心意。我将喝过的茶叶倒出时,都要捏一捏,感受一下它们的柔韧。没有亲手采茶的福分,但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与它们告别,在触觉上亦是一种满足,并且渐渐发现,不同的茶,泡过后的触感是大相径庭的。

春天将至了,爱茶的人,也许在期待着明前龙井之类了,而因我的胃不太适应绿茶,所以可以很平静地不受春意的撩拨;而在这三月的第一天里,春光在蓝汪汪的天底下烂漫,同道之人,同处在暖意渐起的办公室里,共享着芳馨盈满唇齿的铁观音,各自做着手头的事,个中幸福,彼此自知。

2012-03-01春光中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2056) | 评论(4)
真正的老人
2012-02-12 22:23
    

真正的老人

前几日到银行办事,在排队机上取了号,一看前面还有六十几位,便坐到等候区的靠椅上,静静地读我的书去,倒也不急。

可是半小时左右,从临近的一号窗口传来银行职员略带焦急的声音,打断了我在书香中的徜徉——

“不行,你要快一点!超时了!”年轻的女职员在麦克风里很急切地叫着。

窗口背对着我的一个老人,佝偻的背影沉默着,洗旧了的纵条纹衬衫,灰色的中裤,灰黑的布鞋……

“再来一遍吧!”女职员的声音里很有些无奈。

他默默地伸出右手,很认真也很迟钝地按着数字健……

“还是不行,你要再快一点!又超时了!”女职员在麦克风里的声音有些泄气了。

那背影依旧沉默,没有质疑,也没有请求帮助,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催促。

“再来一遍!”等到这个指令,佝偻的背似乎很努力地挺直了,右臂很用劲地上下起伏……可是——

“不行啊,不行啊!不能再快一点吗?还是超时了!”女职员似乎已经泄气地靠在工作椅上了。

佝偻的背影依旧沉默着……

“下次叫你家孩子陪你来吧!你按键总是超时,我也没有一点办法啊!”女职员耐着性子给了老人一个建议,将他的存折递了出来。

“这叫什么现代化服务啊!一点人性化设计也没有!”我听见自己在心里吼起来!可是,我更感到难过,因为我也无力帮他……而他有孩子么?能帮他么?他信任谁呢?问题旋转在脑海里,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泪花也在旋转。

老人还是没有一句话。默默地,他转过身来……一张刻了许多皱纹的脸,一副满是灰白胡茬的下巴,一双颓唐的眼,目光混浊……

他费力地推开玻璃门,走了。一句话,也没有说!

 

我忽然鼻子发酸,一下子想起自家的老人,也许有一天,也是这样……只有一个想法,我绝对不能让他们孤独地面对这样的老境!

 

忽然又想起几年前学生写《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从权威的材料上拷贝的评价是,圣地亚哥是“真正的老人”。

真的是那样么?一个能与大鲨鱼周旋的老人,是“真正的老人”?也许,海明威确实想树立这个“真正的老人”,可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垂老”,海明威却是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的。当病痛折磨着他,要将他拖入垂老之境时,他的尊严无法承受这种生命的屈辱,于是在那段难堪的时光到来之前,他用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自杀这件事多少违背了上帝对生命的安排,但无论如何,他保持了一种尊严的姿态!于是知道,“硬汉”,也许正是不可屈曲的,他无法顺从于天命安排的垂老,安详地面对衰弱。他的生命,必须随时有硬朗的美,当身体不可逆转地无法支持这种美的时候,他宁可将生命结束在硬朗的最后一刻。

 

人生,总被赋予“美”的期许,对之越是向往的人,越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走向“丑陋”。

生命也许大都生如夏花,而我更想祈祷,愿世间的爱,能成全他们的凋零,都有静美从容的姿态……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1988) | 评论(1)
元夕即景
2012-02-07 18:29
    

 

壬辰年上元节。

清晨的和风,在旗山曼妙的轻雾间缓缓吹拂。

正午的阳光,在满园温煦的春色里熠熠生辉。

傍晚,与同伴经过梅园。有很晴的天,一片很斑驳的腊梅,又一片很绚烂的红梅,还有一树并不孤高的白梅。

同伴说:梅花看着不如闻着,真香。

我接茬:故而咏梅最好的句子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看这天色,今晚一定会有很美好的“月黄昏”呢!

但很快,我发觉了一个遗憾,今天居然没有带相机在身上,手机拍摄的效果又不佳。

转到红梅烂漫处,忽见梅丛中有一个男孩!

我眼前一亮,急问:太好了,你带相机了吧?

那孩子隔着几树梅花,挥挥手中的相机,点头称是。

我又问:你是**涵么?

他答:是啊!

身边的同伴开始笑我了。她大约笑我竟然辨不清自己的双瓣孩子,而她不晓得,在这校园里我常觉得有不少孩子会让我错认成儿子。我眼神之差,是早就备受热嘲的了。

 

高一二的孩子,在元夕主要的活动是游园猜谜吧,我不甚了然,因为高三教学楼里安静得很,教室里的孩子们都在埋头复习,他们只待放烟花时才出来感受元夕气息吧……

我身在高三,一个多小时,很充实地在答疑。其间某班一个孩子拿了一本名曰“高校自主招生直通车”的试题集来问疑,我一一释之。因此前没有多接触此类考题,其中不少令我意想不到,但觉得回答这些问题很快乐,或许正因其出乎意料,很投合我性格中爱挑战(好斗)的那一面吧——抑或此亦可谓“教学相长”。

贺段长呼我同去放烟花时,在路上我回头望一眼高三的教学楼,它依然静穆在氤氲的烟雾中。

 

此时竟下起雨来,不久就愈加滂沱。

但,烟花还是要放的,因为,祝福是风雨无阻的吧——执行燃放任务的教师被海总分组,我在第四组,好友檀在第二组。她见我衣裳单薄,便说一会要将自己带帽的厚外套借我,背后萧校吼了一声:这种村里的野姑娘,还怕雨淋么?——嗬嗬,果然知我者。

其实大家都有伞,并不十分担心淋湿;我更担心的是烟花会不会淋哑。但随着李校贺段等人点燃第一组引线——绚烂热烈的花火,居然就在大雨滂沱中腾空绽放了。

 

在我的记忆里,没有人跟我说放烟花时应该怎样,而之前我也没有预想过自己该怎样,但望见雨幕中烟花绽放的那一瞬间,我竟像一个僻壤山村的村妇般,很虔诚地许起愿来……关于学校、关于孩子们、关于家人——所幸有足够多的烟花,有充足的时间让我许足够多的愿望。

 

办公楼的檐下,挤满了人,雨帘背后夜色里还有多少眼睛,我并不知晓。但觉得烟花和爆竹将年兽驱远了,空气里真的弥漫着祝福的气息……

夜里回想起来,美丽而幸福画面有三幅:

其一是傍晚梅林里有个孩子擎着相机在寻寻觅觅;

其二是烟雾氤氲中沉稳的高三教学楼,在鸣阳山的陪衬下,静穆着;

其三是料峭春寒的元夕,缤纷璀璨的花火,在雨帘潺潺中,骄傲而蓬勃地绽放……

2012-02-06

 

附:翻出从前的一首同是为元夕而记的小诗,竟是这样——

是璀璨

  还是寂灭

    堪当这一季的主角?

 

点燃了 盛开了 怒放了

  坠落了 黯淡了 沉寂了

非常过 无常过 平常了

 

不禁哑然失笑,始之“心境”对文字的作用,远甚于所谓“理性”。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1827) | 评论(1)
考生家长日志
2011-06-11 16:35
    

2011年6月11日,儿子们参加中考了,今天我是一个考生家长。

为了孩子的考试,前几日我专门找了一条幸运草手链戴上,我知道这样的行为不算理智,但是,或许一个妈妈的心,总难免一些迷信。

今天早上的“锵锵三人行”,是梁文道、许子东、马家辉三个聊高考作文;我们一家人一边吃早餐,一边也参与他们的神聊。

昨天他们也是聊高考。我印象最深的是许子东老师第一年参加高考,考完了却遭遇“张铁生交白卷事件”,于是全体考生成绩作废,而他却没有幸运成为“工农兵学员”;第二次是毛主席“7·21讲话”后,全国恢复办理工类大学,于是他被所在的钢铁厂再考,考上了,读了没多久,邓小平恢复高考了,他为了圆自己的中文梦,就自己又去报名参加高考,考进了华东师大的中文系;他说:“我到现在还记得我那个考试,考场在沪宁路桥下面的一个中学里,周围喧喧嚷嚷,很多人在吵,可是我一个人坐在那里。我告诉你们,一点都不紧张,心里充满了幸福。”

现在有几个孩子,能“心里充满了幸福”地参加考试,我不得而知,只是心中有种难言的感慨。沪宁路桥,是我在上海就学时很熟悉的一座桥,桥下熏人的气息,至今还记得;而在那里幸福地参加高考的体验,真的很独特。

现在,我的窗外静静流淌着相对清澈的闽江,窗外的天是响晴的。我担心又是暑热的一天。端午之后的福州,总是这么昂扬地迈入夏季,似乎有种热烈到底的决心。我想起昨天对自己的学生说:“高考,是一场综合实力的比拼;首先,你要耐得住热……”可是到自己孩子将接受这样的煎熬时,我可以同样说出这番话,可心里会隐隐地疼。

去考场,孩子的爸爸当司机。问及昨晚的睡眠,孩子们说没睡好。涵弟在两点多就醒了,而后断断续续就浅浅地入了一阵眠,五点左右,两个孩子就都起床了。我心里有些不安,但不说什么。

孩子爸爸则操着专家的口气说:“嗯,这很正常!这就叫‘适度兴奋’!在考试之前如果大脑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了,一看到卷子,就什么都想起来了!”

“呃……”我觉得这种说法很阿Q,但不等我发表任何意见,孩子他爸就又说:“这方面你爸比较有经验,你妈小时候中高考都被保送了,没有大考经验,你们听我的就好!”

我于是彻底臣服,只是附和。一路上天湛蓝得很,路通畅得很,很快就到了考点铜盘中学。

才七点二十分,时间还太早;我问:“你们要不要在车上坐一会儿,下车太热,而且校门还没开……”我心里隐约指望着他们能问我什么问题,毕竟,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而今天上午,考的就是语文。

此时见到考点门口已经有几十个孩子了,涵弟看到了他的同学:“没事,我们还是下车吧!”

我望着他们下了车,与同学打招呼,一副很轻松的模样,心里既欣慰又有些怅惘。

车掉头出了支路,在路口,看见了孩子们的段长郭老师,脸上写满从容与信心。我心里那点怅然忽而烟消云散了,很开心地对孩子爸爸说:“太好了,他们段长来了,这下我就放心了!孩子们有任何问题,都不怕了!”

忽然觉得有点好笑,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师,为什么会如此依赖孩子的老师?

回头想想,心里真的充满了感恩,这三年以来,陪孩子们走了一路的老师们,除了教他们知识,还给了他们多少鼓励和关爱呀,使从前那两个会哭鼻子的小男生,可以这样谈笑着走进他们人生的考场。

想起就在前几天,还收到班主任鄢老师发给来的短信:“中考前的温书假已过去了一天半,同学们的复习是否井井有条,每天是否有详细的计划,计划完成得如何?希望家长督促小孩劳逸结合,每天写出计划,完成计划的内容,总结当天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计划,让温书假发挥最佳作用。”

我知道,在温书假的几天里,老师们都处在“随时备答”的状态,其实是很忙的;可是依然如此细心周到,这确实是我这个当妈妈的也不能及。我每天一早便去上班,日落时才能回到家,孩子们自己料理一切,而我只扔下一句“在家好好复习哦~~”就扬长而去了……

中午准备午餐时,孩子们回来了,挺自信的模样,他们告诉我,他们刚到考点不久,郭段长和邹校长就都来陪他们了!

我问了问作文题,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不是你们的一篇课文的题目么?”我有些讶异。

“是呀,我们老师当时特别跟我们讲,这篇课文,是记叙文的范本,在写作上,我们可以很好借鉴它!我今天就是按那篇课文的样板来谋篇的,文体一定不会有问题。而且这个题,还是有很多事可以说呀!”涵弟笑着说。

潇哥也一脸轻松,微笑着说:“放心吧妈妈,我写登鼓山的体验,最后升华了主题……”

我又一次由衷地感谢三牧中学的老师们了,感谢他们的学识与责任心,一步一步陪着他们,而今天,能让孩子们的脸上写着笑意进出考场。

接下去的孩子们的成绩会怎样,或许“成事在天”;但我心里的感恩,满满的,想到许子东的幸福,我想,我更有理由感到幸福。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2333) | 评论(7)
庖厨之乐
2011-03-29 13:54
    

今年寒假时,偶与日亮师通了回电话,前辈关切的问我假期忙什么,我心里知道他是关心我读了什么书,我其时正读一本《岩中花树》,但着实还没有深悟,只好嗫嚅道:在家做饭呗……现在回头想想,寒假的主要事务,确是在庖厨。

庖厨之乐(一)

每年寒假,大都沉湎于庖厨。

然而这话,是要令老夫子们在天之灵动怒的,因为——

孟夫子有言:“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夫子所以“君子远庖厨”者,以君子皆具恻隐之心,齐宣王不忍见牛觳觫,而君子们于所有禽兽皆如此。然而,君子们照旧为“肉食者”,乃将庖厨之事委于所谓“小人”。小人们遂沾“刽子手”之恶名,可惜却荤腥不入口……此即孟夫子之“君子”“小人”矣!噫,何其伪哉!

然而,其实我等匹妇,即便腹中被灌入几点墨汁,终是凡俗之人,即便被扣上“小人”之衔,也实在无法远离庖厨。于是安之,累以时日,竟颇见乐趣于其中,遂以至与友人分享。

或许有人以为我只论厨艺,但其实庖厨之事,烹调实在是轻松至极——推着购物车,在超市逡巡搜猎,已是为餐桌忙碌了。

自超市返回,将几大包食品卸在水槽里,而后慢慢处理,此类事物是繁琐且辛苦的。

首先是水产海鲜,贝类简单,只放入冷藏室,稍后取出冲洗烹调即可,而鱼儿是颇劳心费力的。一般买了桂花鱼鲈鱼之类,我不耐烦在超市排队等杀鱼,便带回来自己处理。

这些鱼处理起来尚且简单,只是确实有一个心理关口——杀生终究令人负罪,想起多年前儿子对着花蛤说的一句致歉的话:“花蛤,花蛤,你的嘴张得那么大,我知道你很痛;可是,对不起,你太好吃了!”于是,便在心里稍作忏悔:“鱼儿鱼儿,你的眼神如此凄然,我知道你很想让我放生,可是,我家儿子实在需要你作他们的食物……很抱歉呀!”于是,一刀拍去,令其昏死,而后三下五除二,斩鳍、刮鳞、剖腹……不消几分钟,干干净净的鱼儿就端端正正躺在鱼盘里,身上抹了淡淡的一层盐,内腔安入姜片,等待烹调了。

但也有几次,处理鱼时犯难了。总在春节前,我放了寒假,我家先生说要做糟鱼给大家吃,便买了大鲢鱼回来,这是我不会买的鱼,因为它太大,以我的身材,很不合适去拎它。但他比我高近30公分,比我重逾50公斤,自然轻而易举地拎回几乎与大腿一般粗的大鲢鱼来。丢入池中,叮嘱道:“超市排队杀鱼,太麻烦,你帮我杀了它!再切成1.5公分厚的鱼片,等我下班回来炸……”而后,不由分说,扬长而去!我瞪着鱼儿的大眼睛,再瞅着它一张一翕的唇吻,好生难过!可怜的鱼儿!可怜的屠妇!……然而,换了几把不同厚度的刀,终于搞定,摞在大盘中的鱼片,整齐而规范……然而,心悸不已,此事绝无乐趣可言。只在香喷喷的鱼于儿子们的唇齿间备受赞叹时,才稍得安慰。

 

而后是切肉。但凡我询问家人“你们想吃肉丝还是肉片”时,儿子们照常都是说“随便”,而先生总要说“肉丝”。将一大块一斤多的上排肉切成肉丝,是颇费工夫的,此时我多半是要塞上耳机,一边听音乐一边切。这时乐趣就丰富了,音乐与切工的配合,也颇有趣。

听着《海上钢琴师》,很轻松地切着肉,琴声时徐时急,我的动作也不自觉地变换着速率;但二曲过后,竟飘出一支《越人歌》,这是催人泪下的——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中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我耐着性子,因手上沾了肉油,不便去调歌,只得慢悠悠地随着音乐下刀。

 

终于,跳出一个JAY来,是《最后的战役》,节奏挺快,我也有一搭没一搭地哼着——

“机枪扫射声中我们寻找遮蔽的战壕,

儿时沙雕的城堡毁坏了重新盖就好”

……

“部队弃守阵地

你坚持要我也离去

我怎么能放弃

我留着陪你强忍着泪滴

有些事 真的来不及回不去”

 

当是时,我手中的刀,显然利索得很……

 

“我留着陪你 最后的距离

是你的侧脸 倒在我的怀里

你慢慢睡去 我摇不醒你

泪水在战壕里 决了堤

……

我留着陪你 强忍着泪滴

有些事 真的 来不及 回不去……”

 

哈哈,在周董的战役结束之前,我已打扫好战场了,将肉丝分装入几个小碟,或送入冷冻室,或稍加酱油待勾芡,准备炒茭白……这时的自豪自不待言!

既而,手酸;稍事休憩……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2223) | 评论(0)
象牙塔里的小生灵
2011-03-24 22:12
    

偶尔读到自己的一篇旧文,又感慨校园里的风物之变化,于是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跟我一样,记得那只与我们看似无关的小猫……

象牙塔里的小生灵

 夏末的夜晚,昏黄的路灯刚刚亮起不久,灯光球场上的孩子们都歇了,离晚自修也还有半个多小时,正是校园里最宁静的时候,我独自从宿舍出来,想在这微凉的校园里慢慢走走。经过凤凰池,就被图书馆的倒影迷住了,在一片静穆中,蓝色的落地窗帘,格外宁静……

   

 可就在我看得入神的时候,我觉得有什么从我脚边轻轻地拂过,我低头一看,是一只小黄猫,我想起春天在图书馆边的小树下见过它一家,猫妈妈带着三只小猫,而今我脚边的是这家的哪一个,我却无法确认了。

我端详着它,觉得它的神气,与春天所见时完全不同了,那时的猫妈妈很警惕,像卫士一般守护着几只小崽,小猫崽们呢,虽有顽皮的眼神,身子却也怯怯的,不敢从妈妈的保护下出来。而今我脚边的这只,似乎与生人也极熟,毫不防患地向我靠过来,蹲到我的脚边,脸朝着图书馆的方向,似乎刚才过来专门就是为了陪我在这里观望……

   

我绕到它对面,它便与我对视,而它清矍的脸上毫无表情,令我倒有些诧异了,这真的是春天我见过的那一家中的某一个孩子么?那时它们怯怯却跃跃欲试的表情,我记得很清楚!

 

我蹲了下来,茶绿色的棉布淑女裙摊到地上的一刻,它竟很快起身,自然而然地蹭上来,仿佛觉得那就是为它准备的……

   

我忽的想起孩子两岁左右,带着上公园,到了一地要休息,我一蹲下来,兄弟俩便不约而同地坐在我的两膝上,似乎那一定是为他们而设的座椅……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的T恤都穿得比我宽大得多了,已经再也不会跃到我膝头了,而这只小猫,却给了我一种时光恍然倒流的感觉……

我不由自主地伸手抚摸它,这似乎让它感到更加舒适了,便静静地趴下来……而我的手,分明触摸到了它背脊的瘦骨,心里觉得酸酸的,我可没有这么瘦的孩子!

它静静地趴着,任由我轻抚它的背。我们的眼睛,都望着图书馆在池水中明亮的倒影。一阵风过,它又向我的腿边蹭进来,我于是想起小时候看CCTV《动物世界》,赵忠祥用很温存的声音说:“哺乳动物都有相互偎依的需求,它们在偎依中感受安全和温暖的亲情……”

“可怜的孩子!”我轻轻地这样唤了一声……它依然静静地偎在我身边,很安适的样子。

渐渐地,经过我们身边的学生多起来,预备自修的音乐响了起来,我意识到,我该离开了……

我站起来,它抬头望了我一眼,似乎仍然面无表情……可是,我不能再多看它了,长长吁了口气,悄步离开。

往教室去的路上,我眼前依然是它毫无表情的脸,我知道了,这是一只在这象牙塔般洁净的校园里被许多人宠过的猫,所以它可以随时依附在任何人脚边,可是,我忽然觉得很害怕,万一,有一天,它走到外面的世界去,那将会怎样呢?

我可怜的不谙世事的小东西,但愿你遇上的人,都值得你信任…… 

二〇〇七年十月十九日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1945) | 评论(1)
记忆中,那些水……
2011-03-01 21:52
    

记忆中,那些水……

旅行时,对水的记忆总是会很深——

在内蒙古,其实可以见到许多种风光,有草原,可以让你策马驰骋(我的骑马技术还凑合呢!);有湖泊,可以泛舟于未污染的清波;有山岭,但不峻峭,是连绵的白桦的领地;当然,还有沙漠和绿洲…… 在沙漠上,我未曾见驼走大漠的苍凉,只是尝试着从高高的沙丘上滑下,浑身的细沙,只想能奔向一弯清泉…而它可能真的就在不远处,这是最妙的!

泉水聚成小湖,于是周围有了绿洲,这些水,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也有汇成大湖的,在克什克腾草原,便有这样的大湖,她的名字叫达里湖——策马在湖边,漾漾的,竟让我想起多年前的太湖了!

夕阳的斜晖适时地在湖面上荧荧地发着光,仿佛来自遥远的天堂的呼唤。我呆了;马儿,也呆了……

 

在浙江所见的,有拥挤了太多典故的西湖,大家都见过,我不想说了,其实隐藏在游人稀少之处的水,更令人神往。

冬天还去过雁荡山,大龙湫飞瀑成冰,可谓奇观,我和朋友们只在潭边打雪仗,也折了冰柱作剑……

溪口,蒋家门前的河,我并不在意它叫什么,所在意的是河畔用棒槌洗衣的妇人们,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动,那些古老的生存方式,我以为早就绝迹了,而隐藏在古老方式背后的,是不愿被全球化席卷的沉默的灵魂。

以下一幕,是从蒋家的客厅望出去,远山青黛,河水幽蓝,村落亦怡然静谧,真真天地人三才和谐——

在溪口,还有一处叫“妙高台”,有蒋介石的别墅,他也曾将张学良幽禁于此。

这里有飞瀑,还有不知名的湖,我将它们摄入记忆,追念着那一刹那的感动——如镜的湖泊,像将我的心都照得澄明了……身边还有别人的赞叹声,而对于我而言,只面对她,让她只与我对话……有一颗愿意被她的晶莹所摄的心,在祈愿如她一般清澈。

 会稽山,是属于王羲之的领地,虽然这里也有过勾践、范蠡,但,留下的印迹,多是书圣的。这里的水,结了冰,伴着一座寂寞的负雪古亭,与不远处的流觞曲水完全不同,他似乎在等我,等了几个世纪,沉默而萧索;当我与他相对时,生命有了对“悲怆”的初体验……那冷冷的相对,又分明有暖暖的温度。

而我独自探到兰亭景区的后门外,眼前竟分明是一片世外桃源——

 但体验过的最冷的水却是在夏天的丽江,在玉龙雪山脚下,那小河,似乎叫白水河,是山上融下的雪水,在八月的天气里依然刺骨寒冷……至今难忘!

到了冬天,高山的湖水如此幽蓝,仿佛是神女的清宫——

这湖水,使我不由得吟起那悠远的歌——高山上的湖水,好像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滴眼泪……

而溪流中的荇藻,分明还在诗人的梦里招摇——

然而,现在太多的水被污染了,像洱海、洞庭湖,都在我的记忆中黯淡着,所以,那些冰清玉洁的记忆,总令我有种想哭的冲动……

无论春夏秋冬,都愿梦中有清泉流过……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1910) | 评论(1)
那班流水的兵……
2011-01-18 22:29
    

又近寒假,又是往届的学生纷纷回校“探班”的时候了,接到他们的短信邀约,我蓦然忆起那起伏跌宕的2008至2009年,他们的高三年,有令人热血澎湃的奥运盛会,也有令人愤然拍案的三聚氰胺,有对地震灾区的牵肠挂肚,也有对果蝇橘子的莫名恐惧,可是听闻着天下诸事,他们还要稳定心神复习迎考,想着各种办法让自己开心安心地度过那奋战的每一天……

在我的相簿里,还保存着那个教室的剪影——

孩子们去上体育课了,教室里只剩下这些小熊、小狗、小娃、小橘子……他们前一刻似乎还在与主人交流着,互相喊着加油,而现在,安安静静的,守在教室里,等着主人们归来……

 

下面这只小狗,惬意地闭了眼,而小主人也不忘为它裹上轻柔的纸毯,而这只橘子,显然是承载着天下橘子遭虫害的巨大委屈,被主人画得泣涕涟涟……

  

    现在回看这几张照片,我真的有些不敢相信这是高三的教室,但是,它如此真实地催我忆起那段岁月,想起一个女孩发短信跟我逗乐:

“金庸的作品首字连起来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你知道JK罗琳的作品首字连起来是一句什么话么?”

我一时反应不及,她马上很兴奋地当了回老师:

“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真的哈哈大笑了。

这是他们的高三时光里极小的一件事,但我知道,他们就是这样相互扶持、相互给予快乐,熬过了人生的一段战斗般的岁月。而我最不忍视的,是他们的头上,隐约闪现的银丝。少年白发为哪般啊!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们终要风雨兼程,奔赴远方;而照片上这些憨态可掬的小东东,帮我保存了他们的纯真。

愿曾经纯真的孩子,能纯真一辈子……

 

 

分类:一江秋水 | 阅读(2179) | 评论(3)
总:10条  1/1页 1-10 每页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