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筑

(

1

/8)

      2011-06-09 16:39

红楼,始建于1931年

图片:校史室  |   上传:贺少青  |  浏览:29673  |  赞美:7506
已经是第一个

校园建筑

(

2

/8)

      2011-06-09 16:39

拓楼??1953年夏在校东北靠卫前街处建起一座三层砖木结构之教学楼,建成后始称“五四楼”,八十年代后改为图书楼,由著名人士廖沫沙改称“拓楼”

图片:校史室  |   上传:贺少青  |  浏览:29673  |  赞美:7506
已经是第一个

校园建筑

(

3

/8)

      2011-06-09 16:39

跃进楼 1958年,拆除平房图书馆,因工程神速,并与所处时代吻合,故称“跃进楼”

图片:校史室  |   上传:贺少青  |  浏览:29673  |  赞美:7506
已经是第一个

校园建筑

(

4

/8)

      2011-06-09 16:39

鸣阳楼正面 1963年将建校以来一直延用的大礼堂(文昌宫)及礼堂西后侧的校长室、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体育组、服务部、教师宿舍、三牧坊门房拆除,于1964年六月动工建首座大型教学实验楼。1965年夏四层混合结构的教学楼峻工,称为“鸣阳楼”

图片:校史室  |   上传:贺少青  |  浏览:29673  |  赞美:7506
已经是第一个

校园建筑

(

5

/8)

      2011-06-09 16:39

鸣阳楼侧面 1963年将建校以来一直延用的大礼堂(文昌宫)及礼堂西后侧的校长室、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体育组、服务部、教师宿舍、三牧坊门房拆除,于1964年六月动工建首座大型教学实验楼。1965年夏四层混合结构的教学楼峻工,称为“鸣阳楼”

图片:校史室  |   上传:贺少青  |  浏览:29673  |  赞美:7506
已经是第一个

校园建筑

(

6

/8)

      2011-06-09 16:39

凤谊楼 1982年夏,将整整使用了半个世纪的“入德之门”红楼拆除,并连同周围部分的室内球场、老式平房、自行车房,一并改建为第二座教学实验大楼,取名“凤谊楼”(取凤池书院和正谊书院联合而立意命名),1983年12月建成。

图片:校史室  |   上传:贺少青  |  浏览:29673  |  赞美:7506
已经是第一个

校园建筑

(

7

/8)

      2011-06-09 16:39

逸夫楼 1993年拆除“五四楼”(拓楼),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赠80万港币,筹建“逸夫楼”。1994年4月动工,12月底完工。现为图书馆。

图片:校史室  |   上传:贺少青  |  浏览:29673  |  赞美:7506
已经是第一个
  • 红楼,始建于1931年
  • 拓楼??1953年夏在校东北靠卫前街处建起一座三层砖木结构之教学楼,建成后始称“五四楼”,八十年代后改为图书楼,由著名人士廖沫沙改称“拓楼”
  • 跃进楼   1958年,拆除平房图书馆,因工程神速,并与所处时代吻合,故称“跃进楼”
  • 鸣阳楼正面   1963年将建校以来一直延用的大礼堂(文昌宫)及礼堂西后侧的校长室、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体育组、服务部、教师宿舍、三牧坊门房拆除,于1964年六月动工建首座大型教学实验楼。1965年夏四层混合结构的教学楼峻工,称为“鸣阳楼”
  • 鸣阳楼侧面   1963年将建校以来一直延用的大礼堂(文昌宫)及礼堂西后侧的校长室、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体育组、服务部、教师宿舍、三牧坊门房拆除,于1964年六月动工建首座大型教学实验楼。1965年夏四层混合结构的教学楼峻工,称为“鸣阳楼”
  • 凤谊楼   1982年夏,将整整使用了半个世纪的“入德之门”红楼拆除,并连同周围部分的室内球场、老式平房、自行车房,一并改建为第二座教学实验大楼,取名“凤谊楼”(取凤池书院和正谊书院联合而立意命名),1983年12月建成。
  • 逸夫楼   1993年拆除“五四楼”(拓楼),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赠80万港币,筹建“逸夫楼”。1994年4月动工,12月底完工。现为图书馆。